第577章 珍宝无数(1 / 2)

 鑑寶 / 都市 2176 字 2023-02-24

陳勇踱步來到展館的大廳中央,抬頭看見牆上有幾十平方米的敦煌壁畫,其割痕雖猶可見。

據傳莫高窟有七百多個洞窟中珍藏著大量的雕像、壁畫和經書,是華夏國的文化瑰寶,在大英博物館內,竟然整整收藏著100件敦煌壁畫,件件精美,讓人歎為觀止。

敦煌藏經洞中的四萬多件經書書稿,大英博物館就獨佔1.3萬卷。

斯坦因,英國探險家、考古學家,被稱為“敦煌盜寶第一人”,上世紀初曾先後兩次到敦煌,買通了看管洞窟的道士,僅用數百兩銀子就盜走了大量壁畫、手稿和600多卷經文,為了存放斯坦因從華夏國盜取的文物,大英博物館還專門開設了一個“斯坦因密室”。

陳勇看完敦煌壁畫和藏經書,來到一幅字畫面前,這一幅字畫正是東晉畫家顧愷之作品《女史箴圖》,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原作已無存,目前傳世的都是宋和隋唐臨摹版本,而大英博物館收藏的,就是唐臨摹版,也是公認的最接近顧愷之原作的版本,京都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女史箴圖》是宋朝臨摹版本。

乾隆尤其喜愛《女史箴圖》,他不僅在上面畫了一朵蘭花,還足足蓋了37枚印章。乾隆去世後,《女史箴圖》收藏於紫禁城建福宮花園,慈禧太后時存頤和園,八國聯軍入侵北京,英軍一騎兵上尉趁亂將《女史箴圖》盜走,並以25英鎊的白菜價賣給了大英博物館。

其實真正的原作《女史箴圖》就在陳勇的手裡,他也是無意中得到的。

陳勇來到蘇軾的《墨竹圖》跟前,蘇軾的書法作品國內有很多收藏,但其畫作寥寥無幾,目前傳世的僅有4幅,其中的這幅便在大英博物館,陳勇的面前。

陳勇認真打量著這幅《墨竹圖》,他彷彿從中讀懂了歷史上這些文人墨客,為什麼對畫墨竹情有獨鍾。

墨竹是華夏國文人畫的一種標本、尺度、基本功。

自文同、蘇軾而至元四家,墨竹之風大興,成為單獨的畫科,從內蘊上與哲學意理融為一體,而從外形式上與書法表裡生髮。

竹常被文人高士用來表現清高拔俗的情趣;正直的氣節、虛心的品質和純潔的思想感情。

因此墨竹成了書、畫、道(哲學)的綜合體,成了人格、人品的直接寫照,寓意興寄愈益豐厚,成為中國畫史千載不衰的畫種。

陳勇又看到一堆人在一幅畫面前圍觀,他好奇的也走上前去觀摩。

眼前這一幅畫作是明朝著名大畫家唐寅的作品《西山草堂圖》。

《西山草堂圖》的真跡,畫風韻致清雅、粗勁而迷離、簡率而清新,此畫被溥儀以賞賜的名義送出了皇宮,後輾轉落入香港收藏家陳仁濤手中。

不知道什麼原因,最後還是落入了大英博物館的手裡,凡是華夏國人去了大英博物館都要專門去看這幅畫。

該水墨畫描繪了暮色朦朧中一位學者坐在鄉村小屋中的場景,這是一幅山水風景畫,它描繪了暮色朦朧中的山水風光。

河岸青山連綿起伏。

在畫面前方,一位學者坐在他的鄉村小屋裡,享受著鄉村隱居生活。

從撿漏開始,奇珍異寶盡收囊中最新線上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