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庞大的计划(1 / 2)

 鑑寶 / 都市 2143 字 2023-02-23

陳勇前一世的時候,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數據統計瞭解到,在全球47個國家的200多家博物館中,來自華夏國的精品文物就達160多萬件。

其中位於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是收藏華夏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之一,館藏華夏國文物有2.3萬件,從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商周青銅器,到宋代鈞窯瓷器,元代青花,明代掐絲琺琅,幾乎囊括了所有的文物類別,跨越了整個華夏國的歷史。

車子停好後,雲龍領著眾人來到大英博物館的門口,購買了門票以後,排隊進入博物館中,今天可能是週末的原因,博物館入口排了很長的長龍。

眾人排了快半個小時的隊才進入了博物館,在陳勇的要求下,雲龍直接帶眾人奔向33號館華夏館。

在33號館入口處,陳勇看到玻璃框中貼著兩張告示,用中英文對照寫了這麼一段話:“中華民族創造了世界上最廣泛、最持久的文明。

他們的語言,在近四千年的時間裡,以同樣的形式說和寫,把他們遼闊的國家聯繫在一起,表達了一種其他地方無可比擬的統一文化……”

看完這一張告示陳勇的內心無比的感慨,然後又看到了一張大英博物館的介紹,說明了整個33號館館藏的華夏國文物是通過饋贈、遺贈、購買、交換等多種方式收藏而來。

陳勇看完博物館的介紹,有一種想把這張介紹撕下來的衝動,他開口大聲罵道:“真他媽的諷刺,英國人這幫畜生,明明這些大部分都是從華夏國掠奪來的,企圖用這樣的方式來掩飾他們的罪行,太他媽的無恥了。”

是華夏人都知道,這些文物的來源只有兩個,一個是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的瘋狂掠奪;二是清末民國時期的盜墓銷贓和清朝皇室私賣,最後導致這些文物流失國外。

別人來博物館參觀,都是懷著激動和期待的心情,但陳勇卻懷著憤慨和惋惜的心情。

陳勇看著陳列架上擺滿了,來自華夏國曆朝歷代綾羅滿目的珍寶文物,心裡百般滋味,如果不是發生鴉片戰爭,加上清政府的無能,這些東西哪會流離失所,淪落到異國他鄉,原本屬於自己國家的東西還要買門票才能看得到,這樣讓人感到十分的諷刺。

眾人走著走著,看見前面有很多人在一個陳列櫃周圍圍觀。

圍觀的人大部分都是黃皮膚的,能在意或者看得懂華夏文物的,應該都是華人。

陳勇也走上前去圍觀,發現陳列櫃底部擺放著一件大罐。

陳勇一眼就看出這個就是鼎鼎大名的,明宣德景泰藍龍紋大蓋罐,號稱是33號館華夏館的鎮館之寶。

這件明宣德景泰藍龍紋大蓋罐,目前知道傳世的只有兩件,一件就在這大英博物館裡面,也就是眼前的這一件。

另一件在瑞士藏家手中,並長期借給蘇黎世雷特伯格博物館展出。

這件明宣德景泰藍龍紋大蓋罐之所以那麼珍貴,是因為他的來歷不凡。

景泰藍是民間俗稱,學名叫銅胎掐絲琺琅。

從撿漏開始,奇珍異寶盡收囊中最新全文無錯無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