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1 / 2)

 歷史腦洞 / 穿越 2069 字 2023-12-29

也有例外,申時行擔任首輔後,他非常清楚皇帝的訴求,很合理的擺正了自己的位置,已經是為數不多的首輔,到了明朝晚期,各黨紛紛競爭起來,爭得不可開交。特別是崇禎登基以後,內閣竟然成為一個無關緊要的部門,內閣成員就是負責處理皇帝文書而已,隨著崇禎軍務繁忙,內閣更像是一個分工整理軍務文件的部門。

明代內閣制度是衍生於科舉制度下的附屬模式,是一種明代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並得到統治一種政治制度。內閣制度的產生與發展相較於早期的科舉制度有著較大差別,其更像是一種職位的晉升制度,是一種政府從基層選舉出自然人,並將權利盡最大可能進行集中化的方式。

內閣制度方便明代從上到下進行系統化管理,錦衣衛、東西廠的發展都是明代內閣制度下的產物。總之,內閣制度不僅僅是將皇權進行了中央集權化管理,更是將明代的分權制度表現了出來。內閣在發展過程中,受到錦衣衛和東西廠的排擠不在少數。在錦衣衛發展早期,是內閣一手將錦衣衛的權利推向巔峰,錦衣衛發展成熟之後,抓捕了大量內閣人員,以此來抑制內閣的權利。

錦衣衛與東西廠有著先斬後奏的權利,內閣的發展阻礙了錦衣衛與東西廠的切身利益,所以在內部機構發展過程中,為了最大程度地限制內閣的發展,錦衣衛等內部機構運用恐嚇、利誘等手段,瓦解了內閣大多數人員,二者在後期的關係也到達了水深火熱的地步,直至最後雙雙滅亡。

錦衣衛分為南北鎮撫司,簡稱為南司北鎮,南鎮撫司是為錦衣衛內部的監察機構,主管錦衣衛內部的紀律法度,核查人員功過等,而北鎮撫司則是錦衣衛的真正執行機構,詔獄便是隸屬於北鎮撫司,錦衣衛的審訊、緝拿、行刑甚至是處決等全部由北鎮撫司負責。

錦衣衛的長官為指揮使,是為正三品,副長官為指揮同知,是為從三品,其下還有指揮僉事,是為正四品,鎮撫使從四品,緊接著便是分別屬於正五品、從五品的千戶與副千戶,以及屬於正六品與從六品的百戶與試百戶,最後是正七品與從七品的總旗與小旗。

東廠,又叫做東輯事廠,明成祖朱棣永樂十八年設置,這是宦官集團的對外辦事機構,可以稱之為監察機關、特務機構,其長官為東昌提督,由皇帝的親信宦官擔任,如果說錦衣衛是負責監視朝廷百官的權勢滔天的存在,那麼東廠就是監視朝廷百官的同時,又監督錦衣衛的存在。

因錦衣衛是外臣,向皇帝陳事的時候,需要上書啟奏走流程,可是東廠是內臣,又有監督錦衣衛之權,所以從明朝中後期後,很長一段時間內,東廠不管是地位還是權力,都實際凌駕於錦衣衛之上,也許僅有嘉靖朝錦衣衛例外。

更有甚者,錦衣衛的指揮使見到東廠的廠公,要行跪拜之禮,所以很大程度上,東廠是實際高於錦衣衛的,而二者也被合稱為廠衛。

奪舍崇禎:成就華夏帝國最新線上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