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中医基础学习,直面时代(1 / 3)

 都市種田 / 都市 3130 字 2022-10-27

週一,張衍拿著一本《《瀕湖脈學》》來到辦公室。

昨天晚上,他成功的完成一刷任務。

成功獲得內科全科診斷入門級技能。

並且獲得了一千點經驗,一千塊錢,還有全屬性加三的獎勵。

身體變得更加結實,肌肉線條更加的流暢。

外科醫生,必須要有一個好身體,這很關鍵。

其他的一百張票據,就沒什麼可說的了。

這個年代的票據很少,主要還是糧票,以及和糧食有關的酒票、糖票。

其他的票還沒開始發行。

比如豬肉,現在並沒有實行肉票,要到明年,1957年,才會實行。

同時實行的還會有其他票據。

認真說起來,1957年才是票據時代開始的年代。

現在,雖然實行了糧票制度,可是糧店裡不用糧票依然可以買到糧食。

只是價格要高出很多。

只有到了明年,才真正嚴格起來,糧站不再賣高價糧,食用油也從糧票裡面獨立出來。

沒錯,1956年用糧票就可以買到食用油。

張衍給自己定下的學習任務是:白天學習中醫,晚上悄悄的學習西醫。

中西醫結合,療效好!

其實中西醫的爭論不僅僅是後世存在,早在建國前中西醫的爭辯就已經存在。

剛剛建國那幾年,國家衛生部門的高層領導,都是學習西醫的,或者都是有留學經歷的人擔任。

這些人很是對中醫進行了一番打壓,制定了很多壓制中醫發展的政策。

後來,國家發現了錯誤,開始撥亂髮正,展開中西醫結合的研究。

其實,對中西醫結合的研究早在十九世紀,就已經有先賢開始研究中西醫結合的診療。

這個年代的主流思想就是中西醫結合。

國家對這一塊提倡,也大力支持搞中西醫結合的研究。

張衍現在也算是順應時代潮流。

張衍雖然掌握了精通級的中醫骨科,但是對中醫欠缺的還很多,尤其是中醫基礎部分,欠缺的更多。

其實張衍現在應該背誦的是《醫學三字經》。

《醫學三字經》是清代大醫學家陳修園先生所著醫學啟蒙之作,以《內經》、仲景之書為根本,言簡意賅,通俗而不離經義。

是中醫築基必背的典籍。

只是,張衍不好意思在辦公室裡背誦。

所以才選擇了另外一本築基典籍《瀕湖脈學》,這也是中醫初學者必背的經典醫學名著。

接著是《藥性賦》、《湯頭歌訣》、《標幽賦》、《金針賦》、《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治雜病歌》等等。

這些書,張衍都買回來了,後面就是一一熟讀背誦。

在食堂吃完早飯,回到辦公室,打掃辦公室的衛生,又去鍋爐房提了一壺開水之後,張衍開始看書。

《瀕湖脈學》篇幅並不多,是李時珍擷取《內經》、《脈經》等諸書精華,結合自己的經驗撰著而成。

總為一卷,內容分兩部分,一是闡述了27種脈象的脈形特點,辨別方法及主治病證,二是引錄了其父李言聞闡述脈學理論的《四言舉要》。

我的中醫不科學最新在線免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