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长安印象(1 / 2)

 都市種田 / 都市 2089 字 2022-10-01

“孫叔腿麻了您小心,注意點腳下。”李文趕緊上前抓住孫館長的胳膊。

“還是腳踏實地的舒服啊!好些年沒有來省裡了,這一路實在是腰痠背痛腿抽筋。以前年輕的時候在部隊當文書,上車就睡覺,雷打不動;現在不行了,老咯,以後還是待在縣城吧。”下車後孫館長拍著大腿嘆氣道。

“您這才五十歲出頭的年紀,正當年,老啥老!抓緊活動一下,咱們趕緊出站。”

“小李,孩子暈的不行,我就先走了。記住地址,以後有空來家裡做客,叔請你吃飯。”遠處車上認識的劉文華揹著暈車已經睡著了的兒子,朝著李文擺手。

“行,劉叔您先走,以後有時間去您家做客。”李文笑著回應。

長安市的汽車站修建的還不錯,兩層小樓還貼的小瓷磚,停車場整體也是水泥鋪就的。李文走在停車場,如果不看四周的人群和車輛,就感覺回到了前世縣裡的車站。

“兩位同志去什麼地方?”剛出車站,外面趴活的三輪車師傅就騎著三輪車過來問道。

這個年代可沒有出租汽車的存在,城市的公共交通有三種方式。第一種是公共電車出行,第二種就是公交車了,第三種就是比較高大上的私人獨享三輪車了。

建國以前,城市裡活躍的還是那種兩輪的人力黃包車,就是電視上出現的那種,靠人力雙腳去拉。

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思想的平等,民國時期就已經有人提出了廢除人力黃包車的口號。等到建國以後,人力黃包車逐漸消失在了城市的大街小巷裡。

當然,城市不能沒有公共交通。隨著人力兩輪黃包車的消失,人力三輪車開始蓬勃發展,城市裡出現了無數的三輪車伕。

這時候又有人提出了,人力三輪車也有歧視,但是最後國家出面做了解釋。三輪車大家都是坐著的,身份平等,而且社會的分工不同,都是憑勞動掙錢,坐車的人也按約付費了,這是平等的。一直到21世紀初,很多城鎮還在使用人力三輪車趴活,充當公共交通。

“同志,我們兩個人去省作家協會,多少錢啊?”李文對這三輪車還挺稀奇的,但是也很尊重人家,走上去笑著問道。

六十年代的三輪車伕可不要小瞧啊!人家都是正兒八經的鐵飯碗,吃的是公家飯,領工資的。

“你們兩個一起的對吧,給五毛錢就行了。”騎三輪車的是一個三十多歲的關中大漢,皮膚曬得黢黑,但是一雙牙刷的很白,車子也擦的很乾淨。

“那行,麻煩您了。”李文拿出五毛錢遞了過去。

回頭朝車站門口的孫館長喊道:“孫叔,咱們坐車走吧,已經安排好了。"

“小同志您的票,收好了,回去可以報銷的。”中年車伕拿出寫好的三輪車票遞給了李文。李文看了一下,上面寫著長安市三輪車管理處,還有日期金額和車伕的姓名。

這個年代三輪車也是正規的單位,都是可以開票的。

重生1961帶著食品批發部最新在線免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