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宋应星与徐光启的首次‘碰撞’(1 / 2)

 歷史古代 / 穿越 2206 字 2022-09-24

“這位老先生是?”

聽著有人出聲,宋應星疑惑的問了一句。

“宋院長,這位是徐光啟徐大人,陛下剛成立了大明火器研究院,徐大人乃是火器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長。”

“這位是孫元化孫大人,火炮的行家,現在是火器研究院右監院監火炮司司長,也是徐院長的弟子!”

“這位是畢懋康畢大人,火銃行家,現在是火器研究院左監院監火銃司司長。”

孫承宗上前介紹著,隨後又將火器研究院的職責及工作給講了一遍。

宋應星聽完滿滿的興趣,他不僅對農業感興趣,對手工、火器等等也很感興趣。

孫承宗繼續道:“宋院長,徐院長學貫中西,集禮法、數學、軍事和農業於一身,他對你的這個創舉有疑惑,你就解答一下!”

“學生見過先生!”

在所有人的意外中,宋應星給徐光啟行了個弟子禮。

不待眾人詢問,宋應星道:“學生讀過徐院長的《北耕錄》《宜墾令》和《農遺雜疏》、《甘薯疏》、《農書草稿》、《泰西水法》等,

特別是《泰西水法》中的諸器之圖式,學生受益匪淺。”

眾人恍然大悟,如果按這麼算的話,行個弟子禮倒也能說通。

一邊的崇禎眼中閃過一絲思索之色。

歷史記載,徐光啟是崇禎元年被召還,《農政全書》的初稿就是崇禎元年出來的,1639年刻印刊發,

而宋應星是1631年由吏部銓選任浙江桐鄉縣令,著名的《天工開物》則是1637年刊印的。

如果按照宋應星所說,看過徐光啟的書,那天工開物是不是受到徐光啟的影響?

“徐院長,您請說,學生知無不言!”

徐光啟捏了捏手上的泥土,朝周邊看了看,對著一位軍士道:“勞煩這位小兄弟,幫老夫往下挖一挖,老夫說停就停。”

軍士接過鐵鍬掄起膀子就挖了下去,足足挖了七八下,一個足足一尺深的坑出現。

“可以了!”

徐光啟說完伸手抓了一把挖出來的泥土,又用力捏了捏。

“宋院長,暖房能解決地表的溫度問題,但地底呢?

現在是嚴冬,你也看到了地下一尺內都被凍的很結實,溫度極低,

若是待開春後,溫度回升,地表解凍,冰水下沁,

輕則土豆減產,重則凍死藤蔓,顆粒無收,不知你如何解決?”

徐光啟說完,眾人也都是臉色一變,他們剛剛因為暖房的稀奇而忽略了地底,

若是地底解決不了,那就是顧頭不顧尾,暖房就無從談起了。

宋應星看著徐光啟:“徐院長這是考教晚輩呀。”

“地下冷凍不能種,那咱們就種地上。”

眾人一懵,土豆是地下結出來的,地上怎麼種?

“在地表形成半米高的隴,做隴的土全部晾曬乾,最下方墊上麥稈隔絕地下水往上傳,中間墊牛糞,上層墊糠皮,再做半米的土,

土豆就種在這上面,只要暖房內溫度夠,那隴上澆水也不會凍住,這樣就能確保土豆不會被凍死。”

“好主意!”

孫承宗拍了拍掌,又道:“可你這墊牛糞是做什麼?”

“閣老,牛糞是高熱之物,掩埋後會慢慢的腐爛,產生熱量,確保下面不會凍住,

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最新全文無錯無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