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复社谋划,学生运动第一人(1 / 2)

 歷史古代 / 穿越 2152 字 2023-07-19

“本就在監察範圍內?”

崇禎準確的把握到了李若漣話中的重點,能被錦衣衛監察的那都是重案了,到底是什麼人能被錦衣衛盯著?

“調查內容朕就不看了,你大致說說!”

“是!”

李若漣回應後,看了看湖邊依舊高談闊論的青年,沉聲道:“陛下,高臺上正在說話的名叫張溥,旁邊的那位叫張採,都是蘇州人氏,人稱婁東二張。

天啟四年在蘇州集合數十人成了了應社,取應對科舉應用的意思,幾年時間發展到百餘人,頗有名聲;

天啟六年,被魏忠賢誣告辭官的周順昌被緹騎逮捕,張溥和應社成員聚集數千人拜見應天巡撫毛一鷺,向他請求傳話給朝廷,釋放周順昌。

身為魏忠賢乾兒子的毛一鷺當然不願意,

結果張溥等人聚眾衝擊縣衙,打死打傷幾名官吏,毛一鷺躲進茅廁得以逃脫,官府追查之下,於是就有那篇名滿大明的《五人墓碑記》,

陛下登基時處理閹黨時,當時的魏黨心腹顧秉謙離任在蘇州,張溥組織百姓驅逐了顧秉謙,還搶了他的家,隨即又縱火燒了他的家,顧秉謙逃到漁船上才得以倖免。

從此他成為天下士子眼中的領袖,號稱是‘春秋之集,衣冠盈路’,走哪都是萬人空巷,而此時,他還未有功名在身。”

“是他?”

崇禎有些意外,他不太清楚張溥,但他知道《五人墓碑記》,

這可是高中語文課本中的文章,沒想到今兒在這裡見到作者了,簡直是太意外了。

意外過後,崇禎臉色有些不太好看。

“衝擊縣衙,衝擊官員府邸,他們這麼做不怕官府追查嗎?”

“陛下,他們大多都是不惜生死也要留名的主,而這個張溥的理想就是要學五人墓碑記中的那五人,如果朝廷處死他們,那真是成全了他們,

而且這兩件事情出發點都是為了朝廷,當年朝中尚有東林和江南的文官在,加上熹宗不願意徹底和江南鬧翻了,所以就沒有處理。”

我艹……

崇禎心中怒罵了一聲。

這大明真他媽的病態,不僅皇帝奇葩多,大臣和文人更多,受罰的廷杖成了大臣們博得捨生取義而流芳百世的美名。

他剛開始還不知道廷杖的特殊意義,還是廷杖了錢謙益等人後,李若漣告訴他,還說了一些趣事,

諸如當年張居正父親死後,張居正沒有回去服喪,趙用賢就上書彈劾,結果被打了五十廷杖。

因為是個胖子,屁股上的肉被打掉了許多,他妻子竟然將脫落的肉醃製起來收藏,留給子孫做傳家寶,簡直是病態的不能再變態。

連聖人王陽明都感慨道:為名與為利,雖清濁不同,然其利心歸一。

吐槽過後,崇禎輕聲道:“如果按你這麼說,當年這兩件事情很有可能是東林黨在背後推動的,以此來打擊魏黨?”

“臣不敢妄言!”

崇禎的推斷不是沒有道理,一是復社成員有部分是東林後人,二是針對的人都是魏忠賢的心腹,

要說這種中間沒聯繫,那才是奇了怪了。

“你繼續說!”

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最新線上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