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8章 摆事实,讲依据,煽风点火(1 / 2)

 歷史古代 / 穿越 2080 字 2023-12-27

“賺到銀子了怎麼辦?自然是改善生活。”

“諸如購買更好的柴米油鹽,穿更好的衣服,吃沒吃過的,這就會促進商鋪和貨品的發展,朝廷在這整個過程中也會收到商稅。”

“商稅多了怎麼辦?那自然是修橋補路、修繕水利、縣學等,改善百姓們的生活環境。”

“由此整個過程便成了一個循環,所以說只有商業的發展才會帶動各行各業,才會讓百姓富有起來,才會讓大明富起來,繼而強盛起來。”

說到這裡,席端樊停頓了一下,看著眾人,似乎是在看眾人有沒有理解自己的闡述。

眾人眉頭緊皺,眼中滿是思索之色,他們雖然沒有徹底捋清楚,但直覺告訴他們,席端樊的這個言論是對的。

可偏偏這個時候有人唱反調,高聲道:“席先生,你這不對吧,你這前提是,畝產增加或者耕地效率提高,空出更多的百姓,以發展手工業,繼而帶動商業。

可目前這兩者並沒有太大的突破,所以你這這種假設不成立。”

“哎……”

聽著質問,席端樊嘆了口氣。

這群人真的是食古不化,一點的舉一反三的能力都沒有。

想了想後,席端樊繼續道:“剛才的那一種是正常的趨勢,但這種正常來說不可能達成。

因為歷朝歷代都是重農抑商,雖然設置了各種類似司農司這樣的農業部院,但諸位想一想這個部院的本質是什麼?

是掌管、督促、勉勵,所以又叫做勸課農桑,是管理性質,而非農業研究院的研究性質的。

這種情況,你讓農業技術怎麼提升?更別提被抑制的工商業了。

但在歷朝歷代中,宋朝卻是一個例外,雖然也是重農抑商,但相對其他朝代好太多了,商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首先,商業的發展會促進經濟的增長,商業活動和產業活動是相互依存的,會增加了商品的生產、銷售和交換,

繼而提供更多的工作的機會,帶動各行各業的發展。

其次,技術的引進和創新,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商人需要引進更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

這裡的生產效率就需要各種各樣的工具,諸如招商工業研究院內研究的各項器械,工業研究院再大,也只是一個院,數百上千號人。

可若是百姓們看到這其中的利益,那就會自主研發,各種器械就會如雨後春筍冒出,

然後被工業研究院進一步的開發,節省工業研究院的研究時間。

所以,史官又評價說宋朝的經濟、文化、技術是歷朝之最!”

“在下這麼說,諸位能明白嗎?”

“明白是明白了,但卻是有一個問題,朝廷開放商事倒是可以,但百姓沒銀子來購買。

光靠手工業的那點工錢和售賣糧食的收入,也只能解決溫飽,根本就不會去大筆消費。

都不購買,還怎麼推動商事!”

聽著這個問題,眾人將目光齊刷刷的看向了龍椅上的皇帝,前段時間皇帝說過,他能讓百姓手中有銀子。

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最新在線免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