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讲武堂的规划,秦良玉怼人(1 / 2)

 歷史古代 / 穿越 2223 字 2022-10-12

“五年計劃中的火器、百姓口糧、兵政都已經定下了,現在說說第四項,稅收的問題。”

見崇禎提問,郭允厚立刻道:“陛下,剛剛臣和諸位同僚算了筆賬,天啟七年陝西田賦是三百六十萬石,

但因為旱災,朝廷下旨百姓三年不徵賦,那麼按兩千八百萬的計算,缺口五百六十萬石,

去掉地主富商的,按畝交半鬥,則需要釋放五十萬頃左右的軍屯,所以,今年的目標有些吃力,

但隨著宗室、士紳和軍屯手裡的良田釋放出來,最終的能達到四千五百萬石到五千萬石左右。”

五千萬石,相比之前的每年在兩千三百石到兩千七百萬石,幾乎翻了一倍。

如果之前朝廷有這個田賦,也不至於欠餉,出現譁變、逃卒、叛卒的問題了,更不至於讓遼東失守。

“以上四項沒有問題了吧?”

群臣齊齊搖頭,大的方向定下了,剩下的就是制定細節,制定的過程中再有問題時再反饋。

見眾人沒問題後,崇禎繼續道:“那就再看看第五項內容。”

提到第五項的時候,眾人眉頭微皺。

如果說前面的內容能提升大明國力的話,那第五項就有些難懂了。

成立大明工業研究院、大明岐黃研究院和軍校。

似乎是看出了眾人的疑惑,崇禎慢慢道:“工業研究院,你們可以理解為,一切能以機械完成的,都可以稱之為工業,目的是提高效率。

工業研究院的主要任務就是研究各式機械,如農具、冶煉工具、通行工具、自行兵車、活臺架炮、活鉗擒鍾等等。”

“諸位眼光放長遠一些,假設以現在的農具,人均翻一遍地,需要八天,如果有新的工具,翻一遍需要六天,甚至四天,這意味著什麼?

你們不要小瞧兩天,一個人兩天,大明所有百姓都省了兩天呢?

用這兩天去打個短工行不行?這還僅僅是農具。

例如馬車,現在日行六十里路,那能不能對馬車改進一些,同樣一匹馬,一天能走八十、甚至一百里路呢,

一天多出二十里,一個月多出六百里,北京城到南京是兩千餘里,

如果改進了馬車,以前需要走三十五天,改進後只需要走二十五天,少了十天的時間,節省了盤纏、時間等等,

朕只是舉個例子,主要目的就是研究各式機械,提升我們的效率,朕這麼說,你們能明白嗎?”

眾人面露思索之色,眼中滿滿的疑惑,想問什麼什麼但又不知道從何說起。

崇禎也沒有多解釋,這背後牽扯到很多的經濟學、社會學、效率管理學等等的事情,他一時半會是解釋不清楚的。

“工業研究院的事情,現在只是一個概念,等王徵來北京城後我們再找他詳細商談!”

“岐黃研究院的事情也暫時先放一放,我們先講軍校!”

孫承宗略一思索,沉聲道:“陛下,軍校從字面理解是不是就是培養軍士的學院?”

“是!也不是!”

崇禎先是點了點頭,而後又搖了搖頭。

“朕問你們,裁撤和並衛所後,那些依附衛所的衛學怎麼辦?”

“衛學?”

孫承宗愣住了,其餘眾人也都錯愕了。

剛剛商討整頓兵政,合併衛所,竟然把依附衛所的衛學給忽略了。

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最新全文無錯無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