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6章 农业科技的分支,杂交水稻?(1 / 2)

 歷史古代 / 穿越 2178 字 2024-01-10

“具體說說你的想法!”

崇禎點了點頭,似乎明白了畢自嚴話中的意思。

畢自嚴繼續道:“陛下剛剛說了,銀子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內,不一定能買到東西,諸如大面積大災時,買不到糧食。

即便是我們推動了商事的發展,國庫充足了、百姓富有了,可糧食依舊只有那麼多。

這個問題再次回到前段時間席端樊的陳述上來,

一是尋找高產量的作物和提高現有作物的產量,這是農業研究院的範疇,

二是開墾土地,讓百姓擁有更多的耕地,是國土資源管理部的範疇,

三是研究農具,提升農耕的效率,這是工業研究院的範疇。

除了第三點,前兩點,臣以為都有極大的空間,還是請兩位院長說說具體的情況和想法!”

“嗯!”

崇禎點了點頭,看向農業研究院院長宋應星:“宋愛卿,你談談第一點吧,院中可有什麼計劃和想法?”

“是,陛下!”

宋應星起身,走到木板前:“陛下,農業研究院目前分兩條路走,

一是在各地尋找高產量但並未受重視的農作物,二是在現有的基礎之上提升農作物的產量。

關於第一點,我們倒是發現了一種,那就是烏斯藏的青稞,

這種雖然口感可能不太好,但畝產比較高,且容易飽腹,烏斯藏和西域大面積種植,

四川、甘肅、雲南等地可能是烏斯藏那邊傳過來的,也有種植,但不多,

臣等在總結經驗,爭取根據生長的環境,在大明適合的地方推廣,明年在四川、雲南等地推廣,

具體以雲南沐王府的耕地,以及忠貞侯秦良玉所在的石柱縣土司內耕地為主。”

聽著這一點,主座上的崇禎點了點頭,側後方侍候的王承恩則是愣了一下,門口的李若漣則是嘴角掛著一絲莫名的笑意。

“口感好不好,這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果腹就行!”

崇禎出聲了:“既然發現了,那就全力研究,若是有需要,可以和陝西布政使鄭崇儉、新任三邊總督傅宗龍聊聊,讓他們去隔壁的烏斯藏‘請’一些百姓過來指導指導!”

“臣明白!”

宋應星迴應後,繼續道:“第二項工作是提升產量,現在的水稻、小麥,我們通過不同的糞便混合,已經找到了可以提升小麥產量的農肥,

今年的十畝試驗田畝產提高半石左右,但不排除是精耕細作的作用,所以還需要進一步的確認。

第二項則是番薯的推廣了,現在雖然無法提升畝產,但卻是可以提升種薯的利用率。

今年年初,陳副院長就派人去呂宋學習番薯種植經驗,我們院中研究的成果還是很不錯的,以前種植一畝的種薯,現在可以做到三畝到四畝左右了。

如此以來,就能大範圍推廣了。

番薯的推廣主要在陝西、山西和福建三地為主,目前已經達到了六萬頃,因為乾旱,畝產四石半左右,明年的目標則是八萬頃。

土豆的推廣主要是受限於種子,預計明年能達到一萬頃左右。”

說到這裡,宋應星停頓了片刻,臉色一陣糾結,但很快就繼續道:“院中還在開展一項研究,那就是在全國各地尋找稻株高大、稻穗飽滿、粒多稻來育種,

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最新在線免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