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农作物的安排,阴谋再起(1 / 3)

 歷史古代 / 穿越 2339 字 2022-11-23

西安、鳳翔兩府耕地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有了昨日崇禎的嚴令,在殺雞儆猴之後,鬧事的瞬間消失了。

百姓們老老實實的排隊抽籤、登記,領取耕地,然後去縣衙領取種子。

長安縣南門前的廣場上,數百百姓聚集。

一名百姓看著一筐筐的花生、黃豆、綠豆、棉花、番麥(玉米)種子,滿是疑惑道:“陳大人,怎麼都是這些種子?”

“對呀,這東西雖然種植簡單,但產量低,而且價格不高,這……”

“陳大人,我們有些地方是可以種水稻的,現在這時間還來的及,不如給我們些水稻種子?”

……

百姓們你一句我一句的,整個城門口亂哄哄。

陳奇瑜站在高臺上:“諸位父老鄉親靜一靜,本官是陝西經略安撫副使陳奇瑜,今日巡視到長安縣城,且聽本官說幾句!”

“根據欽天監的預測,以及一些老人家的經驗判斷,今年可能還會幹旱,但肯定不會跟去年一樣,

所以為了保險起見,朝廷準備了這些抗旱性比較好的農作物,確保大家有收穫,

現在剛好種植,七月中下旬到八月下旬收穫,不耽誤九月份後的油菜、冬小麥的種植。”

“而且為了讓大家放心,只要種了,收穫的時候,朝廷負責回收,且以一石半的產量保底,

一石花生換一石糧食,一石黃豆和綠豆換一石半糧食,一石棉花和番麥換兩石糧食,收穫時,要銀子還是糧食都可以,放心大膽的種。”

對於這種準備自然是崇禎安排,既然知道大概率會幹旱,那就種抗旱的農作物。

之所以選擇這幾種是有原因的,花生和黃豆可以榨油,什麼時間都是必須品,綠豆可以做豆芽和糕點。

現在小冰河時期,棉花是最佳的抵禦寒冷的東西,自然也在考慮範圍內了。

PS:(以下兩段內容不計入本章字數)玉米是嘉靖十年(1531年)傳入明朝的廣西,當時並沒有大面積種植,但到崇禎十六年的時候,大明兩京十三省中的八個省的部分地方誌有記載了。

陝西最早出現記載是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平涼府志》中的記載,所以據此推斷,崇禎元年陝西種玉米已經近七十年了,陝西即便沒有大面積種植,但種植面積也絕對不少,所以作者在前面搞紅薯和土豆的時候沒有提到玉米。

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最新全文無錯無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