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4章 代耕架,人力犁田机(1 / 2)

 歷史古代 / 穿越 2119 字 2024-01-14

呼……

這回輪到群臣震驚了。

皇帝只是掃了一眼,就和兩大研究院的研究方向一致,簡直是太離譜了。

他們同樣不認為,這是錦衣衛告訴皇帝的,而是皇帝自己真實的造詣。

因為皇帝弄出了顆粒化火藥、掌心雷、震天雷、燧發槍、飛雷炮、熱氣球、流水線,以及火器研究院正在研究的能增加射程的方法,也是皇帝提供的。

他們忽然記起來,徐光啟曾經說過,皇帝是大明火器研究者的最高導師,這話今天再次驗證了。

這讓他們開始懷疑自己,這世界上真的有生而知之的天才嗎?

“看來你們已經走到朕的前面了,好!”

崇禎一合掌,滿臉的喜色,立刻道:“王愛卿,這個活臺炮架先做出三十架,送到天津那邊的造船廠。

另外,活臺炮架的設計,主設計人員賞銀千兩,其餘人員按照出力多少,賞銀百兩到數百兩不等,其他賞賜按照院中的規劃提報!”

“臣代院中眾匠叩謝陛下!”

王徵大喜,雖然銀子不多,但說明了皇帝的重視。

崇禎輕抬了一下手:“你繼續彙報吧!”

“是!”

王徵在木板上寫了一行字,繼續道:“農業用具的研究,除了前兩年的風輪推力取水車外,

今年我們又在唐代王方翼、李衍與歐陽必等人設計的代耕架的基礎之上,進行了改良,目前已經交付農業研究院進行試用,等待反饋意見後,再行完善。

陛下,在臣文本的第十二頁有圖紙和詳細的說明。”

崇禎快速的翻閱到十二頁,一個四方的木架出現,下面還有一段話:兩轆轤系兩長索,貫犁其中,兩人遞轉轆轤之索,一人扶犁往來,自可耕也。

翻譯過來就是:用一根長繩子將兩個轆轤連接在一起,兩人分別站於轆轤兩側,一人於其後持犁保持犁前進的方向。

轆轤兩頭安裝十字交叉的橛木,兩人通過手扳橛木,使得代耕架帶動著犁向前進。

趁這個空檔的功夫,王徵回到座位旁,彎腰在桌邊的小箱子中取出一個巴掌大小的模型遞了過去。

崇禎接過後,翻來覆去的翻看著,手中不自覺的撥動著橛木,隨著橛木的轉動,代耕架往前走動,甚是靈巧。

群臣也都是伸著脖子,眼睛都不眨的盯著皇帝手中的代耕架。

把玩了一會兒後,崇禎將代耕架遞給了袁可立,眾人也都圍了上來,慢慢把玩著,眼中放光。

待眾人嘗試了一遍後,崇禎才看向農業研究院的院長宋應星,好奇道:“宋愛卿,說說你們試用的感受!”

“陛下,這個代耕架是用轆轤滾動代替純粹的人力拉犁,如此便達到了節省體力的目的,三人合作,輪流協作,提高耕作效率。

陛下,如果有耕牛或者其它耕田的牲畜,這代耕架自然是不如耕牛省力和有效率,

但恰恰是大明缺少耕牛,一個村子都沒有幾頭,且農忙的時候根本就忙不過來。

如果一家有一具代耕架倒是能最大限度的提升耕作效率。

其次,代耕架對於熟地,也就是年年種植的農田是最好的,且以沙壤土為最,

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最新在線免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