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人才的竞争,格物院(1 / 2)

 歷史古代 / 穿越 2216 字 2023-08-19

“人才!”

崇禎緩緩的吐出兩個字。

不待眾人說話,崇禎繼續道:“人才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

“朕說的人才是掌握了數學、物理、醫學等方面知識的人才,而不是大明的那些進士們!進士們治國理政,但理政的前提是國家安穩,而朕說的人才就是安穩的保證。”

“火器研究院、工業研究院、農業研究院等三個院的研究室都是要靠掌握了數學、物理等學科的人才在搞研究,足以證明朕觀點的正確性。”

說到這裡,崇禎停頓了,似乎在給眾人思考的時間。

的確,眾人被皇帝的幾句人才的總結陷入了沉思之中,他們從未想過皇帝將掌握了數學等知識的人才看的如此重。

但仔細思索的時候,發現皇帝的觀點是無比正確的。

“朕今日找徐愛卿瞭解利瑪竇、瞭解意大利,就是想讓諸位知道西方如今的發展,當他們在研究數學、物理、天文的時候,我們九成九的讀書人還在研究八股文,

如此下去,不出五十年,我大明一定會落後西方。

即便朕大力支持、做出改革,也依舊如此,因為我們缺少基礎!

想改變這種情況只有三條路,一是將那些人才請到大明來,二是我們派人過去學習,

目前來說,請人來估計不大可能,跨越一萬六七千裡背井離鄉到陌生的國度生活,估計沒有幾個人願意。”

說到這裡,崇禎微微停頓了一下,心中有些無奈。

大明富庶,海外諸國有的是人擠破頭要到大明來,可那都是想來做生意、賺銀子的。

但這些對數學、物理、天文等的人才來說沒有太大吸引力,因為大明底子薄弱,一個學術豐富、思想碰撞的學者會去學術落後很多且有諸多限制的地方去嗎?

答案是否定的,除非那個人想去養老。

“既然不來,那就只有我們派人過去學習了,組建幾支商隊沿著絲綢之路過去,在那邊學習兩三年再回來,順便將那邊的書籍帶回來,

但前提是派過去的人要有數學、物理的基礎,更要懂意大利的語言。

朕的想法是,先成立一個格物院,選一批年輕的學生,人數不需要太多,每一批三十人內,由徐愛卿、畢愛卿、孫愛卿、王愛卿等接觸過西學的人教授這批學生,

然後再派他們去意大利等歐洲國家學習,三年一個批次。”

“好主意,如此這般等他們學成歸來,我們就有新的老師了。”

“對,只要有兩三批學成歸來,以後我們不用派人去學習了,由商隊將那邊最新的書籍帶回來,格物院研究就可以。”

“李閣老,人還是要派的,就是不用那麼頻繁和多了,畢竟有些知識只靠書籍也不一定能搞不明白,或者說會出現偏差,還是要當面學習的好!”

“幾位說的對,大明的茶葉、絲綢、瓷器等對那邊來說都是頂尖的東西,有這些東西開路,不愁我們派去的學生找不到人教授。”

“諸位,我有些的擔憂,若是我們派去的人在接觸了那邊的文化和環境後,不願意回來了怎麼辦?

少幾個人倒無所謂,但會耽誤我們學習的進度。”

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最新全文無錯無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