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启蒙学堂细谈(1 / 2)

 歷史古代 / 穿越 2177 字 2023-08-04

“畢竟封府是有發生大型洪澇災害的可能性的。

本官想著這啟蒙學堂如果能建立在地勢高些的位置,不僅能規避風險,而且還有可能成為像佛堂,道觀這樣的臨時避難所。

而且環境清淨,也更適合學子們讀書。”

幾縣知縣自然對許行豐說的話沒有任何異議,紛紛應是。

“本官同你們說說啟蒙學堂到底是個什麼意思,顧名思義,啟蒙學堂,便是給孩童進行啟蒙教學的。

由簡到難,為三百千,孝經,算學,四書,五經,乃至時務策,這些童生試涵蓋的內容都為啟蒙學堂所授。

本官特地將孝經同算學調至四書前,就是因為不少農戶他們的能力,不足以支撐孩子走科舉。

所以本官想著讓一些孩童能夠有些謀生的本領,那麼學完三百千和孝經算學,懂得做人道理,以及生活一些技能即可。

並且啟蒙學堂是全天教學,不過下午只學一個時辰,早上還是兩個時辰,咋們要儘量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孩童接收知識,從而降低百姓們的學習成本。

最後便是啟蒙學堂不是按甲乙丙丁劃分,而是按一二三四這樣劃分,等級較多。

比如三百千為最入門的教育劃為一級,教學時長一年,考核合格者入二級,即孝經同算學,教學時長為兩年,不合格者留在第一級,重新學習。

以此類推,四書為第三級,教學時成同樣為兩年,五經為第四級,教學時長為三年。

然後便是時務策為第五級,教學時長兩年,全部合格者入第六級,也就是為童生衝刺班。

當然這些時長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有特別優秀者,可提前進入下一級,縮短學習年限。”

劃分級數和教學時長,都是許行豐仔細算過的,按部就班學完為十年,考上應該是十多年,六歲啟蒙,十八歲左右考童生,算是很合理的了。

而一眾知縣都聽呆了,還能這樣?

“另外,每個級的夫子都需分開,不能一個夫子帶多級,這樣容易精力不足,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每個級的學子也不能全部混在一起,畢竟每個夫子精力有限,一個教舍最多容納三十名學子。”

各知縣也都是讀書出身的,自然知道各學堂的具體情況,因此聽到許行豐這樣條條框框細細道來,都知道這啟蒙學堂有多好。

像他們以前讀書,夫子們經常是講兩刻鐘,便要去別的教舍,大多數時間就是讓他們自己讀書背書。

因此也有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其實他們也知道如果夫子能將精力專注於一個教舍,那他們學習速度肯定快得多。

不過這都是環境造就,他們也無法讓夫子不去教其他學子,畢竟夫子開學堂也是要賺銀子的。

所以他們現在都覺得這啟蒙學堂簡直就是學子們的天堂,教學分得細,夫子還是專注為固定學生教學。

他們要是當初有這條件,或許至少能早三年考中功名,這樣想起來突然羨慕起封府的孩童來。

“大人計謀超群,這啟蒙學堂興辦,必能讓封府文教昌盛。”

“本官建議學堂不一定要建在縣城內,而是應該方便百姓,建立在一到兩個鄉鎮之間,方便當地學子上下學。”

穿越首輔:寒門難支,科舉成狀元完本線上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