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会试策问(一)(1 / 2)

 歷史古代 / 穿越 2092 字 2023-06-12

其實洪災在穆縣這種地形鮮少發生,因為穆縣這種地區降雨比較偏少,主要發生洪災地區以平原為主,而且多在夏季。

但類似穆縣這種地形一旦發生洪災,便是滅頂性的,因此防範便極其重要,這便是楊懷昱會押這道題的原因。

防範不分地形,全國都是大同小異,無非就是增加儲水地,一旦降雨增多,可以降低水位。

而增加儲水地主要有幾個方面,如將河流挖寬挖深,這是最直觀的方法,還有增加儲水地,比如增加湖泊個數。

諸如此類,反正就是最大可能性地增加可儲水量。

題目簡單,但如果沒有研究過這方面的考生,還真會懵。

許行豐用了不到一刻,便在草稿紙上,思路清晰的將防洪水的條例給寫了出來,共九條,都是簡單可實施的,但又基本概括了所有可行措施。

第二題明顯比第一題難,但對於許行豐這個現代人歪打正著,實在容易。

因為第二題是如何優化學堂,從而讓教學體系更完善,想來這是時順帝這是想通過改革教育,體現自己的政績了。

畢竟每個皇帝上位,總要在一些板塊做出建設性的成就,以此來體現自己的英明。

作為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許行豐,見過後世發達完善的教育體系,這道題無異於送分題,許行豐感覺自己頗有撞大運之感。

古代教育本就奢侈,所以接受教育的人極少,特別是得中功名的少之又少,像縣學府學州學國子監,雖然教學體系比較完善,但無一不是對有功名的學子開放。

所以古代教育最缺的便是完整可行的啟蒙教育,這就類似於地基不牢,直接建大樓,是有很大問題的。

在古代啟蒙教育,如李夫子的學堂,應該是最典型的,也是底層百姓最容易接觸到的了,就可以看到很多問題。

一個夫子教學許多學生,而這些學生進度還不一,這樣分散到每個學子身上,夫子的精力和時間便是有效的。

從而學子提升便極慢,其實這是變相在提升學生的教育成本,讓本就接受教育奢侈的現狀雪上加霜。

因此第一步,朝廷可以在各縣開啟蒙學堂,如將李夫子,吳夫子等具有童生或者秀才功名的夫子聘請起來。

然後像現代一般劃年級教育,在古代可根據書籍劃分,三百千為第一級,孝經同算數為第二級,四書每兩本綁定,劃分到第三級第四級。

五經可劃三級,加上前面四級,總共七級,由此聘請夫子,分而教學,並且應該將原先半天教學,至少改為到申時,最大程度提高學習效率,做到有的放矢,這樣就是直接降低了教學成本。

而且朝廷往各縣發展這種公有式啟蒙教學,不僅有利於百姓,從而提高國家整體受教育程度,使國家更加興旺發達,而且其實國家可以直接從公有式學堂中獲利。

如李夫子學堂半年為半兩束脩,已經是四通縣最低,公有制學堂既然是惠民,那自然要不高於半兩,如三百文。

穿越首輔:寒門難支,科舉成狀元完本線上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