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朱薯二次种植(1 / 2)

 歷史古代 / 穿越 2174 字 2023-08-22

十二月所有的紅薯都收上來了,總共兩萬三千斤。

相當於這次種植,紅薯量直接翻了十倍,實在可喜。

許行豐將所有紅薯挑選出完整的作為種薯,並取了一半放在陽光中曬,希望其發芽。

是的,許行豐並不打算等到明年二月底才進行第二次紅薯種植。

因為這些紅薯量還是不夠,到時候最多也不過就能培育出兩百多畝的紅薯苗出來。

這個量對於整個府城來說,實在是太少了。

許行豐實在是太害怕類似於天花同洪澇等天災人禍發生,想著早些將紅薯普及開來。

所以許行豐打算這個十二月,全年最冷的時候,進行第二次育苗種植。

當然,許行豐這個決定也並不是草莽之舉。

因為有過白菜的大棚種植,以及紅薯在十月到十二月這幾個月的霜凍時期的護理,許行豐覺得自己是有方法策略能夠製造適宜紅薯生長的環境的。

費人力物力是必然的,不過這些對比起紅薯的翻倍獲得來說,都是值得的。

同時許行豐也知道這樣做風險極大,因此只拿出了一半的種薯出來,這樣要是真出了意外,好歹也不至於是滅頂性的損失。

第二次的紅薯種植顯然同第一次的紅薯種植是不同的。

首先從面積覆蓋上來說,翻了近五倍,到時一百多畝的紅薯,許行豐不覺得靠府衙的人便能完成。

其次十二月,紅薯育苗這個最脆弱的時候,很是難闖。

因此許行豐這次打算租老百姓的田地,同時大量招用農工,以備不時之需。

當然許行豐這樣做,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扶持百姓,畢竟今年的洪澇對百姓們的衝擊實在太大,雖說補了些糧和銀子,也免了三年的糧稅。

但也得好久才能緩過氣來,恢復原樣。

這事自然是要縣令們配合的,許行豐將自己的打算告訴了他們。

最後許行豐決定在崇縣同陽縣這兩縣還有府郊這三處租用田地,選用最適宜紅薯生長的土地。

這三處是上次洪澇受災嚴重的三處,許行豐想通過租田,給一些費用,增加他們的收入。

另外,三縣沒有被官府租用田地的農戶,以及之前天花落戶的災民,可憑農業知識和力氣,每戶出一人,參與紅薯種植的農工選拔。

許行豐也沒打算固定用哪一批人,輪流來,每人僱傭一個月,這樣受惠的農戶數量就會多好幾倍。

危知州對許行豐培植紅薯的事,消息靈通得很,知道許行豐要租地又要僱人、買柴等,直接又撥了三千兩銀子下來,讓許行豐放開了手腳幹。

許行豐也不是那不通人情事故的人,特地寫信答謝,還特地在信裡點明如果不是危知州豁達開明,這朱薯的第二次種植定是沒辦法開始的。

這句話,算是完全將功勞明明白白給危知州分了一杯羹,這是危知州作為上司得到的政績,完全不能比的。

危知州看到許行豐這般識趣自然是高興,在其他方面給的便利都連帶著多了許多。

許行豐這一忙就到了春節,小年二十四許行豐就回了許家老宅,但把王熹、正紀等人都留在了封府,不然他實在不放心。

穿越首輔:寒門難支,科舉成狀元完本全文無錯無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