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殿试2(1 / 2)

 歷史古代 / 穿越 2101 字 2023-06-22

這題就兩個小時的答卷時間,許行豐不敢耽擱,就算題目變態,總不能交白卷。

這題雖然先問的是如何成為千古一帝,再問大南朝前面三位帝王是否為千古一帝。

但做答,許行豐私認為應該先做答後一問,再做答前一問。

而且如果許行豐沒猜錯的話,官家應該更加偏重於讓學子做答前一問。

許行豐開始細細分析大南朝前面三位帝王的功勳。

大南朝開國的洪武帝,功勳自然顯著,推翻了腐朽王朝的統治,一生戎馬,不斷擴大大南朝領土,興邊疆貿易,而且還改革科舉制度,文武兼治。

而第二位皇帝,洪文帝,休養生息,繁榮經濟,鼓勵教育,興水利,治貪腐,並且南下多次,體恤民情,明治善理,勤於政事。

第三位皇帝,洪治帝,也就是先帝,進一步擴大了邊市,減賦稅,鼓勵商業發展,允許商戶科舉,吏治清明,知人能任,使得國內愈加穩定。

許行豐瞧著自己草稿上整理出來的三屆帝王的功勳,又冥思苦想了一刻鐘,終於將所有帝王但凡沾邊了的功勳都給他們添上了。

許行豐瞧著三位帝王基本都快成篇的功勳,覺得自己真厲害,估計三位帝王瞧見了,都該高興得從陵墓中爬出來感激自己才是。

列完功勳,許行豐想著既然官家問他先祖是否為千古一帝,那肯定是必須要說是的。

在大南朝,一向以孝治天下,自己要敢說不是,那不是存心給自己找事嗎,而且先帝將萬里江山都傳給了官家,估計現在在官家這,官家就是頂頂的慈父,由不得別人說半句不好。

所以許行豐自然待會在答卷上,是要稱讚三位皆為千古一帝的。

但在此之前,許行豐首先得將千古一帝的標準為何給想出來,待會好將三位帝王套用進去。

最後許行豐總結出了千古一帝應有和達到的標準。

第一條,既然是千古一帝,那必然是正統,也就是為天所授。

比如洪武帝,他推翻了前朝腐朽,救萬民於水火,自然為正統,而且光是這一代王朝的創立,便是他不朽的功勳。

而洪文帝同洪治帝,都是上任官家的親兒子,皇位來得名正言順,自然是天地正統。

至於洪文帝當初是搶了他身為嫡長子的兄長的皇位,在許行豐這提都沒提。

這算亂臣賊子嗎,還真不算,成王敗寇,在皇家,哪有什麼手足情深,身為皇子都有名正言順繼承大統的身份。

除非是兄長已經繼位,通過造反得來的皇位,那才不算正。

第二,當政期間,沒有重大負面決策。

聖人言,人孰無過?一代帝王更是如此,所以許行豐所說的負面決策,必須是迫害了萬民,或者是在外邦面前損傷了國家顏面的。

比如如果有文字獄,或者是超負荷徭役賦稅,使得民不聊生,亦或是御駕親征,卻被外邦俘虜,有所謂的留學歷史的。

很明顯三屆帝王都沒有這些,滿足了第二項。

第三,便是應該有卓越貢獻了,否則滿足前兩條,最多是個守成之君,怎麼擔得千古一帝的盛名。

穿越首輔:寒門難支,科舉成狀元完本全文無錯無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