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甜白釉暗刻龙纹杯(1 / 3)

 鑑寶 / 都市 2309 字 2022-09-07

陳勇兩世為人,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九龍杯,在所見過的九龍杯中,這隻九龍杯最為霸氣,做工最為複雜,最為繁瑣,也是最精緻的。

據傳說,當時的浮樑縣令為了討好皇帝,博得皇上的賞識,指令御窯廠的瓷工半年內製出一種九龍杯用來進貢皇上,好則賞,不好則罰。

指令發出後,縣老爺親自監製。

由於九龍杯的製造難度大,時間又短,瓷工們個個急得寢食不安。

他們日夜研製,充分發揮大家的聰明才智,經過三個多月,幾十次的反覆試驗,終於獲得了成功。

看到精緻的九龍杯,縣太爺喜笑顏開,親自快馬加鞭將九龍杯送至京城,進貢皇上。

洪武皇帝朱元璋看著浮樑縣令進貢的藝術珍品壺九龍杯,愛不釋手,連聲誇讚景德鎮瓷工制瓷技藝高超,誇讚景德鎮不愧為瓷都之稱。

浮樑縣令由於進貢有功,得到了皇上的賞識,不久便加官晉級,由縣令升遷為府臺。

朱元璋得到九龍杯後,便經常使用這種珍品盛酒宴請文武大臣。

在一次宴會上,洪武皇帝有意獎賞幾位心腹大臣多喝一點酒,便特意為他們把御酒添得滿滿的,而對其他一些平時喜歡直言不諱進諫忠言的大臣則將酒篩得淺淺的。

結果事與願違,那幾位被皇上有意照顧的大臣點酒未喝,御酒全部從九龍杯的底部漏光了,而其他大臣都高高興興地喝上了皇帝恩賜的御酒。皇帝對此甚是不解,究其原因,方知此杯盛酒最為公道,盛酒時只能淺平,不可過滿,否則,杯中之酒便會全部漏掉,一滴不剩。

為了謹記九龍杯的公道,洪武皇帝便把九龍杯命名為九龍公道杯。

知足者水存,貪心者水盡。

九龍公道杯的典故告訴了人們辦事必須講求公道,為人不可貪得無厭。

陳勇懷疑這隻九龍杯是不是從朱元璋孝陵的地宮裡盜出來的?

在漫長的明清兩朝民間一直都有傳說明孝陵的地宮曾經被盜,甚至在建國後有一段時間紫金山山麓附近都盜洞連連。

後來考古工作者在發現盜墓入口所在,之後文物工作者利用精密磁測等高科技手段對孝陵進行考古勘探和研究證實,確認了地宮的具體位置,並宣稱地宮完好無損,並未被盜。

從撿漏開始,奇珍異寶盡收囊中最新全文無錯無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