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大生产(2 / 2)

 抗戰諜戰 / 穿越 2121 字 2024-02-03

前文說過,由於張雲之前豪氣萬千的大手一揮,贈送了來援部隊十多萬套軍衣棉服以及被褥餐具等物資,直接造成了軍分區儲備物資數量的急劇下降。

雖然張雲“套現”的棉花布匹等原材料還算充裕,但是棉服軍衣等現成物資的儲備卻顯得捉襟見肘。

如今的情況,是棉花布匹堆滿倉庫,可是棉服被褥卻數量不足;鋼鐵、炸藥等原材料數量不少,但是子彈炮彈數量卻已經有些緊張;鋁材等原材料儲備數量挺多,但是餐具水壺等物資卻急需補充。

因為,為了儘快補充倉庫急需的物資,為下一步戰爭計劃的順利展開打下堅實基礎,張雲便安排軍分區的後勤部和政治處等,聯合控制地區的地方抗日政府,鼓勵組織民眾們開展了一次大生產活動。

從1940年12月底,一直到1941年2月初,一場由廣大軍民積極參與開展地轟轟烈烈大生產運動便拉開了帷幕,全軍分區超過百萬的軍民共同上陣,共同生產物資,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在這個有些寒冷的冬日裡,由後勤部統一經營和集中管理的一批小工廠小作坊便應時而開。這些軍民小工廠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其中不乏很有現代意味的一些輕工業加工廠,如紡織廠、成衣廠、肥皂廠、小型鋼鐵廠、榨油廠、磨坊等。

軍分區提供設備、燃料、原料物資以及勞工薪酬,然後由軍分區下的各個抗日政府負責組織生產,組織各處農閒老百姓、縣城和鄉鎮手工業者等,共同開展了生產活動。

甚至,為了配合點點聯動、高效作業,張雲和後勤部商量籌劃了一條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方案,並因地制宜組織建立了數支由群眾和戰士們共同參與的運輸隊伍,以小推車、騾馬車等開展物資來往交流和運輸。

晝夜之間,這支運輸隊伍的有條不紊地把原材料輸送到小工廠,然後將小工廠製成的工業製成品反向運輸會部隊大本營,由後勤部驗收入庫儲備。

這個冬日裡,晉中大地一片肅穆蕭條,但是整個軍分區卻洋溢著幹勁十足、熱火朝天的氛圍。冬日的村民們沒了往日農閒的閒散,取而代之是為了完成既定工業成品目標的不捨晝夜、勤勤懇懇、踏實肯幹,然後將軍分區後勤部支付的糧食、成衣、糖果、罐頭甚至銀元等薪酬帶回了家中。

這是整個抗日戰場上難得一見的奇蹟。在百萬軍民的共同努力,很快曾經短缺的棉衣軍服、被褥餐具等物資便迅速充盈起來,慢慢堆滿了倉庫。

在大生產運動接近尾聲後,根據軍分區後勤部的粗略統計,這些新成立的小工廠小作坊生產了棉衣25萬套、冬季軍服32萬套、防凍手套80萬副、羊毛毯子1.2萬個、水壺20萬支、餐盒14萬個,子彈帶20萬條……

另外大量群眾還再次返回之前的決戰戰場,在幾處戰場上回收子彈殼近千萬發,收集鋼鐵700餘噸。

我憑繳獲打鬼子最新線上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