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谋划未来之技术创新(2 / 2)

 抗戰諜戰 / 穿越 2220 字 2023-11-01

……………………

那本《土法兵工指南》,是張雲指導專家們以後世瞭解的抗戰末期成熟土法軍工技術進行進一步優化而形成的,最大限度的考慮現實原料需求和敵後抗日環境。

但是,這些技術本就是1945年前後或者最晚解放戰爭時期本應出現的技術和產品,說白了,技術不算先進,產品不算高端,僅僅是解決了部分根據地彈藥短缺或者應急使用的難題。

但專家們既然是國內少有的理工專家,雖然遠遠趕不上國際先進水平,但在張雲提供的歐美專業書籍(兌現升級而來)支持下,也算專業領域的一時人傑,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遠遠不止這些土法工藝。張雲自然不會閒置這些專家們,而是繼續鼓勵和支持這些專家圍繞國內緊缺的專業技術和工藝進行研究,包括但不限於新型炸藥生產工藝、炮鋼生產工藝、農業增產技術、煤化工技術以及磺胺類、黴素類消炎藥物等等。

雖然張雲這兩年空間內積累了大量的各類物資,也可以通過調換等方式更換為更為先進的同品類物資,比如可以把積累的大量中藥、西藥等調換為磺胺藥物,把鋼鐵調換為炮鋼甚至是合金鋼等多功能,但是卻不能直接獲得最先進的生產工藝。目前一些關鍵技術、中間過程品或者關鍵藥物的國際價格奇高,按照調換方式獲得很不划算,這也是張雲資助專家工作組的最重要原因。

經過了大半年的研究和沉澱,工作站的眾多專家們根據張雲的要求和想法,依靠張雲提供的大量經費、國內外先進的儀器設備,也依靠張雲提供的專業書籍及後世瞭解到的一些知識,陸續研發了一些新技術新產品,另有一些新的技術創新也在正在進行中。

目前來說,這些技術都還不夠成熟,產品也不夠完善,張雲本打算等過段時間技術更為完善了再推動落實這些技術的應用。

但是看到平原地區兄弟部隊戰士們與鬼子的艱難周旋,想到後續幾年華北百姓甚至全國百姓的饑荒問題,張雲決定要多做一些,把原定的計劃儘可能提前,把一些新農業技術、新生產工藝、新武器產品提前放出來,先行在軍分區試驗並推廣,在推廣中逐步完善,儘可能提升軍分區的每一塊短板,增強軍分區物資積累和戰力積累的速度。

這樣一來,就能整體提升軍分區甚至是整個根據地的實力,逐步積累與鬼子進行更大規模戰鬥和消耗的條件。

(本來張雲打算是要等珍珠港戰役爆發後,才開始正式發力,向鬼子發起全面反擊,但現在張雲要儘可能把進度提前。在明年9月在鬼子進攻東南亞法屬殖民地暴露其南向野心,美國因鬼子威脅了其核心利益而正式放棄日本轉而加大支持中國後,張雲就打算開展組織對山西日軍的反攻,持續消耗鬼子的物資和軍力。

沒法再提前了,直到1940年上半年,美國仍然是鬼子侵華的最大金主,張雲哪怕是擁有系統,也耗不過美日兩國的物資生產速度。)

我憑繳獲打鬼子最新全文無錯無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