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蚕吃人(1 / 3)

 歷史古代 / 穿越 2856 字 2021-05-09

翌日,奉天殿中,老爺子和朱允熥召見杭州知府張善。

這一次,老爺子的臉上沒了上回召見時的和氣,而是有些冰冷。

“臣..........”

不等張善見禮,老爺子就開口說道,“行了,一天淨看你們磕頭了,你們不累咱都累了。有磕頭那功夫,夠說好些事了!”說著,揚揚手裡的奏摺,問道,“你的摺子上說,杭州一帶,種糧食的耕地只有十之二三,確有其事?”

張善不動聲色的看了一下皇太孫的臉色,看到後者點頭之後,俯首大聲道,“回陛下,確有此事。”

“這些地方盛產棉布,絲綢等物,工坊沿河而立,城中百姓近半數都在工坊幫工,民間也是男耕女織,每年所出棉布絲綢等物,數以萬計。”

“但饒是如此,天朝物產依然供不應求。臣進京之前,有色目商人在杭州最大的織造坊,一口氣下了五萬匹絲綢。”

頓時,朱允熥看到老爺子的臉上浮現出一絲驚愕。

莫說老爺子,就算是朱允熥其實心中也是驚訝不止。私人的織造坊,居然能有五萬匹絲綢的產出?須知,絲綢之所以珍貴,乃是從養蠶到種植桑樹都是一個細緻的漫長的過程,要耗費巨大的人力和精力。

民間一個作坊就能織造五萬匹?大明三個官辦的織造廠,加起來一年也不過才十幾萬匹的產量。

“五萬匹?多大的織造坊?”朱允熥開口問道,“有工人多少,養蠶種桑的農人多少?”

張善回道,“殿下,是一間織造坊接過,隨後聯合其他的織造坊一併織造!”

原來是聯合分包的形式!

朱允熥明白了,不過心裡仍舊讚歎古人的商業智慧。

“其實以孫兒看,江南之富不在魚米,就在桑蠶!”朱允熥微微側身,對老爺子說道,“孫兒在浙江辦案時,也暗中查看過。鄉下的農田種了桑,每年不管產出多少,那些織造坊都是全包的。”

“雖然江南一年兩熟魚米之鄉,但是農田的產出和桑田不能相比。農人男耕女織,桑有人買,產出的生絲有織造坊收。而且,因為種的不是農田,交稅時候可以直接用銀錢,或者桑麻或者棉布生絲抵稅!”

“城中百姓也是如此,男人在織造坊做工,女子在家織布,雖然辛苦了些。但是家家的手裡,都有能見到現錢。有了現錢,地方才能更加繁華!”

說著,朱允熥笑笑,“江南吳地百姓的賦稅,一向是天下其他地方的兩倍,若是讓他們交糧,就算是年年豐收,也不堪其重 。反而種桑養蠶之後,交了稅也能一家富足。”

其實,朱允熥這話的含義中,最關鍵的地方在最後一句。當年老爺子和張士誠爭奪江南基業,張士誠打仗雖然不怎麼樣,但是從不橫徵暴斂。即便是最後蘇州被圍,沒有軍糧的時候,都不願盤剝百姓。決死殺出,以至被俘。

大明傳承最新線上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