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百姓贱如蝼蚁(1 / 2)

 歷史腦洞 / 穿越 2058 字 2023-12-29

如蝦蟹這種比較昂貴的海產,產量也達到了將近40萬噸左右;特別是在半島北邊,海參產量達到了0.5萬噸,可食用海藻達到了100萬噸。

以上的這些數據還都是經過幾百年的捕撈之後形成的。還有各種捕撈工具的加持。古代那個工業匱乏的時期,這個數據估計要打個骨折!

正是因為如此豐富的海產資源,所以在物資匱乏的古朝鮮,海鮮和各種野生食材一起,構成了古朝鮮最原始的“食譜”。

可能有人會注意到,在上面只提到了葷類、素類和海鮮等食材,那麼主食呢?在現代,無論是朝鮮還是韓國,他們的主食都跟我們一樣,是白米飯。

但前面提到過朝鮮半島主要以山地和丘陵為主,適合旱作物的生長,卻並不適合水稻這種需要高溫高溼環境才能生長的作物。那麼,現在的水稻是從何而來的呢?

這就要從古朝鮮的“三國時代”開始說起。

大約在公元313年的時候,古朝鮮進入“三國時代”,即高句麗、百濟國、新羅國三國爭霸時期,在這三個國家之中,高句麗原本是三國最強,後來新羅後來者居上,三國僵持不下,都想吞併掉對方——直到新羅王朝開始與中原王朝交好。

早期的新羅王朝與華夏的關係比較疏遠,在隋朝之前,僅有兩次向中原進貢的記錄;公元594年,隋文帝統一中原後,新羅王朝當時的國王金白淨派遣使者前去進貢,之後文帝接受了新羅的示好,並封金白淨為“新羅王”。

在進入公元7世紀以後,新羅受到了高句麗和百濟的重創,新羅王意識到,僅僅憑藉他們自己的力量不僅不能吞併其他兩國,反而會讓自己陷入危險的境地。

於是在公元621年,新羅王再派使者進貢,唐高祖對使者禮遇非常,並派遣唐使者回禮。

有了唐王朝在其中進行調停,新羅得以喘息的機會。

公元642年,新羅被百濟侵佔西邊的土地,向高句麗求助不成後,新羅王將目光轉移到了唐王朝身上。

彼時太宗已經登基,在再三考慮之後,於公元645年太宗親征高句麗,與新羅軍裡應外合。

自那以後,新羅其實已經成了依附於唐朝而生存的存在。

到公元650年,新羅不僅改用唐朝“永徽”的年號,還向高宗獻上《織錦太平頌》,至此新羅真正成了唐朝的諸侯國,成了唐朝的一部分。

新羅與中原王朝交好,所影響到的不僅是軍事,還包括經濟、政治、經濟、文化、飲食等方面。

比如,在成為唐王朝的諸侯國後,新羅不僅改了自己的國號,還“復刻”了王朝的政治體制,在治理國家這方面將中原王朝那一段完美“復刻”。

除此之外,新羅還向唐王朝引進了不少東西,水稻便是其中的一種。

新羅將水稻以及中原王朝先進的種植技術引進新羅,克服了當地的地理和氣候,大大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條件。

奪舍崇禎:成就華夏帝國最新全文無錯無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