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印(1 / 2)

 歷史腦洞 / 穿越 2043 字 2023-11-25

崇禎也不擔心店家會坑他的金子,不說這家店的誠信好不好,就衝他身後,站著一群如狼似虎,全副武裝的戰士,給店家十個膽他也不敢!

店家仔細的稱量了金磚,又麻利的寫了一張收條,蓋上小印信。待字跡乾透,才雙手捧著,交於崇禎!

店家:“這位爺,手工費共六十五塊錢,您是現在交還是等收如意的時候在交?”

崇禎:“現在給吧!等下看她們買了什麼東西,一起結算便好!”

店家服務態度很好,臉都快笑成了菊花,連聲道謝:“多謝爺賞飯吃!”

崇禎接過收條,瞄了一眼,就看到上面有個橢圓形的印信。

“店家,這印怎麼是圓的?不是方的?”

店家:“這位爺,小商戶用的印信,大多都是如此形狀的,只有以前的錢莊才能用方印。官府都有明文規定的!”

王承恩見狀,趕緊過來小聲說道:“爺,印信自古都有規矩,稱謂,大小,制式,用料都極其講究,不得違矩,否則都是重罪!”

崇禎點點頭,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他早都忘得一乾二淨。

印章在華夏有著很久遠的歷史,印章起源於商代,在起初時大多數為銅印,而玉印則到了戰國時期才出現的。印章最初只是個人的記號,並無嚴格的等級限制,但自秦代開始,天子以玉為印,並稱之為璽。漢代沿襲秦制,仍以玉為璽,規定皇帝、皇后以及諸侯王的用印,統稱璽,而官吏及平民所用私印,只可稱印,故漢代不僅有印璽之稱,又有“章”、“印信”等別稱。

東漢人衛宏在《漢舊儀》中記載,漢代皇帝有六璽,皆白玉螭虎紐,各有不同的用途:“皇帝行璽”用於封國,“皇帝之璽”賜諸侯王,“皇帝信璽”用於發兵,“天子行璽”召大臣,“天子之璽”冊封外國,“天子信璽”則用於事天地鬼神。只是漢代帝陵尚未做過科學的考古發掘,因而皇帝玉璽的模樣,至今難明究竟。不過,陝西咸陽北原韓家灣狼家溝出土過一枚“皇后之璽”玉璽印,以純淨無瑕的羊脂白玉琢刻而成,呈正方形,四邊長均為2.8釐米,高2釐米,為目前所見漢代玉印中形體最大的一件。此印出土地點距劉邦、呂后所葬的長陵陵園僅1公里,所以常被認為是呂后玉璽,但從印文風格考察,其年代上限不會早於西漢文景時期。

與此同時,漢代玉質的官印和私印出土較多。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墓、廣州南越王墓等均有玉璽出土,而陝西出土的漢印中,有印文為“王安國”、“王意”、“陳請士”、“陳樂成”等人名的玉質私印。從這些出土的玉印看,形制以正方形最多,印體較小,邊長一般在1.4~2釐米左右,但也有打破常規的,除了“皇后之璽”外,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的玉印,邊長為2.7釐米。由此可見,玉印的尺寸大小跟擁有者官職、等級的高低是相匹配的。

奪舍崇禎:成就華夏帝國最新全文無錯無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