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翁同书的死因(1 / 2)

 抗戰諜戰 / 穿越 2142 字 2023-11-15

“我們要是得罪了他,曾國藩可不會給我們好果子吃。”

“哼,曾國藩,害我父親之仇不共戴天,沒有他,我父親怎麼可能早亡。”

這個翁曾浩在曾家第三代中的確是有點實力的,就是脾氣不怎麼好。

翁曾浩的父親翁同書和他的爺爺翁心存可以說就是死在曾國藩和李鴻章手中的。

翁同書曾擔任過翰林院編修、貴州學政、少詹事等職位。

還做過安徽巡撫,但在和太平軍大戰的時候兩次丟下城池逃跑。

還有翁同書在處理苗沛霖造反事件時的行為令人匪夷所思,他殺了忠於朝廷的民團首領,並上書為苗沛霖的造反行為辯解和開脫。

最終,他在苗沛霖勾結太平軍攻破壽州城後被俘。

曾國藩因此決定彈劾翁同書,可是翁同書是有背景的。

翁同書的父親翁心存當年在朝廷裡官至兵部尚書、協辦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還做過同治皇帝的老師。

翁心存的兩個兒子翁同書、翁同爵都官至巡撫,屬於與曾國藩平起平坐的封疆大吏。

翁心存第三個兒子翁同龢則是狀元出身,聖眷正隆。

可以說,翁氏家族在朝廷裡很有勢力,翁門弟子佈滿朝野。

曾國藩彈劾翁同書,稍有不慎,將會惹禍上身。

原本“時空”曾國藩的彈劾奏摺是李鴻章寫的。

這一世李鴻章沒有繼續給曾國藩做幕僚。

但是曾國藩為了扳倒翁同書,給李鴻章寫信,兩個總督一起彈劾翁同書。

李鴻章看到老師寫信了,這翁同書也的確不是什麼好東西,於是他就同意了寫一封奏摺彈劾翁同書。

李鴻章在《參翁同書片》的奏摺中寫道:“軍興以來,督撫失守逃遁者皆獲重譴,翁同書於定遠、壽州兩次失守,又釀成苗逆之禍,豈宜逍遙法外?應請旨即將翁同書革職拿問,敕下王大臣九卿會同刑部議罪,以肅軍紀而昭炯戒。”

李鴻章這是指出翁同書的罪過,建議將翁同書革職拿問,進行議罪,以嚴肅軍紀。

李鴻章好死不死的覺得這還不夠,不夠體現我文化實力。

於是為防止朝廷有人為翁同書說情,李鴻章又畫龍點睛地添了24個字:“臣職分所在,例應糾參。不敢因翁同書之門第鼎盛,瞻顧遷就。”

這句話說得大義凜然,站在了道義的制高點上,這一寫,不但朝中大臣無法袒護,連皇帝都無法徇情了——我李鴻章都“不敢因翁同書之門第鼎盛,瞻顧遷就”,你皇帝好意思瞻顧遷就?

曾國藩也寫了一篇差不多的奏摺,只是用詞沒有李鴻章狠。

但是大家都知道這次彈劾翁同書的主謀是曾國藩,李鴻章只能算槍手,幫兇。

翁同書也因此下獄,並被議處為死刑。

可是後面翁心存聽到兒子被判死刑一病不起。

翁心存病重後,翁同書被暫時釋放回家,在病床前伺候父親。

沒過多久,翁心存病重不治,撒手人寰。

考慮到這些情況,兩宮太后和同治皇帝以眷念師傅的名義,改翁同書的斬刑為充軍新疆。

後來,翁同書改戍甘肅軍營效力,3年後死在了陝西花馬池。

清末,這大清不保也罷最新全文無錯無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