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衍圣公的姑奶奶(1 / 2)

 歷史古代 / 穿越 2178 字 2023-04-29

漳州,孔家?

這番話讓朱由校頓時來了精神:“漳州孔家和山東孔家有什麼關係?”

青蓮答道:“天下孔姓都是一家人,還能是什麼關係?”

“媚兒的生父,乃是漳州孔家家主孔聞翔的胞弟,孔聞妙!”

“他們這一脈,自山東遷居漳州,也不過百年左右。”

“本朝衍聖公孔衍植,論輩分,乃是他們的曾孫!”

(前面搞錯了輩份,已改更)

朱由校:.........

沒想到啊!

顧橫波竟然還有如此顯赫的另一層身份。

或許也正是因為孔家的特殊性,才導致她們母女得不到承認,從而不得不為了生活,從漳州來到南京吧。

朱由校對世修降表的孔家打心裡是沒有半點好感的。

只不過現在還不是收拾他們的時候,有些事情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罷了。

李朝欽在密信上提到過,他準備和鄭芝龍、熊文燦一起去福建調察那七十萬石賑災糧的下落,漳州便是第一站。

可若是這漳州孔家和賑災糧中間有什麼牽扯.........

呵呵!

那就別怪自己先收一把利息了!

“青蓮姑娘,不知你對漳州孔家的事情,知道多少?”

“公子想聽哪方面的?”

“他們與當地富商和官員之間的關係,以及自山東遷至漳州之後,這一脈孔家的行事風格,還有他們家業的變化。”

青蓮聞言,便把她在漳州多年所瞭解到的情況講了出來。

孔家,在文人心中的地位自然不言而喻。

誰讓人家祖上出過一位聖人呢?

普天之下的文人,莫不以孔聖門徒自居,所以在對待孔家後人的時候,也是奉迎之態居多。

而那些富商就更不用提了。

這是個文貴武賤的時代,商人的地位更是低下。

誰不想自己家中能出個有功名的後代?

考狀元或許是個奢望,可但凡能出個進士,甚至只是一個舉人,都能改變家中的境地!

范進之所以考到七老八十還在考,為的不就是那士人的優越性?

單單一個投獻和免稅,就足以讓一個普通家庭,在短短几年的時間裡,搖身變為當地大戶!

有了財力,便能有更多的資源去培養下一代,只要能保證代代都能考中舉人或是秀才,那這個家族便能一直延續下去,並且越來越強大!

若是能出一個狀元或是進士,這個家族將會再一次產生質的改變!

所以,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商人對孔家的巴結,比那些文人更甚,幾乎到了予取予求的地步!

按照青蓮所說,孔家這一脈遷至漳州僅僅百年時間,便已從當初的幾口人,兩進院,百餘畝田的微薄家底,發展成了現在的龐然大物!

如今在漳州,孔家住著高宅大院,奴僕丫環數百人,出則前呼後擁,入則賓朋滿座。

城外,孔家更是有著數萬畝的良田,數千佃戶依附其下。

按照明初朱元璋定下來的田賦規定,官田每畝交納田賦五升三合五勺,民田減兩升,即為三升三合五勺。

以粳米為例,明朝一石約為153斤,每斤摺合後世594克。

一石十鬥,一斗十升,一升十合,一合十勺。

大明:坦克堵門你跟我說大明萬歲最新全文無錯無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