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目光长远的李氏一族(1 / 2)

 種田 / 古代言情 2098 字 2023-08-07

他們並不像李家坳這樣,靠近流雲河,村裡的水井早已乾枯,更別說是地裡的紅薯。

如今他們都收拾妥了東西,就住在自己的孃家或者女兒婆家。

這裡,包括李姝和李琳他們。

這對堂姐妹加起來生了七個孩子,且孩子都不足七歲。

按理,全部都該跟著之前李氏一族被送走的。

奈何已經分家的李姝,捨不得可以使喚的大女兒吳梅芳跟著離開,便將她留了下來。

剩下最小那個兒子,才兩歲多,她又捨不得,同樣也留了下來。

除此之外,中間的兩個孩子,被她送走了。

而沒分家的李琳,在孩子這塊,兩口子根本做不得主,尤其是在龍鳳胎這。

因此在她的爭取下,只送走了小兒子。

好在這對堂姐妹是個有魄力的人,知道她們帶著年幼的孩子離開,到時候肯定麻煩不少。

為了少帶累他人,姐妹倆咬牙當了她們奶當年給的陪嫁去買牛。

只是那會兒已是三四月,牛的價格極高,是之前的兩三倍。

為了能夠買到一頭牛,姐妹倆又忍痛當了李媛給的銀釵。

就這樣,銀子還是不夠。

姐妹倆知道孃家沒錢,又不好開口和李媛借,加上婆家壓根不可能借錢給她們,最後想著反正要離開,家裡分給他們的地,只要有人願意夏收後買,那就便宜賣了。

田地向來是農民的根,兩姐妹的田地價格只要原來的一半,因此有的是人買。

這不,姐妹倆在拿到賣田地的銀子後,就合起來買了一隻才三歲的牛,又打了一架和李媛那大馬車廂有得一拼的車廂。

如今姐妹倆的紅薯旱死後,早早收了,將地給賣家,就收拾東西,攜家帶口回了李家坳。

而李琳的婆家,原本是想要跟著一起走的,但看那麼倉促,且那意思連地都不要,便歇了心思。

李家坳有幾個出嫁女的情況都和李琳李姝一樣,但不同的是,他們沒有這對姐妹有魄力,攜家帶口回孃家時,並沒有任何的交通工具。

彼時他們聽到村裡的銅鈴聲,就帶著遮陽的大斗笠,跟著一起朝李氏祠堂而去。

李慶華在等待眾人過來時,就將李媛提的要求,和李氏一族的族老們說了。

不說其他族老聽了是什麼反應,便說李老頭,他第一時間就對李慶華說:“華子,這天熱,你讓大夥兒收了紅薯後,記得稍微曬一下再過秤。咱這眼下鬧旱,不怕會發芽。但若是之後一直下雨,這天又熱又溼,那就不好說了。再有,之前春耕時,許大人說朝廷因去年雪災,免咱三年賦稅。但依我看,今年這稅,咱還是要交。不是為了別的,就為了紹安和我李氏一族的子嗣,咱不要差這點。”

一旁有腦子轉得快的族老,很快就明白李老頭的意思,就跟著點頭說:“對,華子聽你六堂叔的沒錯。咱這紅薯是媛娘和紹安給的,說是外頭並不是很多,還是說是番外買的,反正意思咱這裡屬於頭一個種的。”

“既然這樣,咱的產量又高,那就是政績。咱說是交稅,但交得稅就是用紅薯頂上。不管這對許大人來說,政績有多大,但東西是我李氏一族的人種出來的,目前整個流雲縣,也就我們這才高產。”

被害落胎,我怒打婆婆,帶崽和離完本全文無錯無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