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记者来了(1 / 2)

 都市種田 / 都市 2116 字 2023-04-09

老梁頭三個人的速度都很快,第二天就把記者請了過來。

好在,張衍早上來的時候,就把大黃魚和青蟹交給了溫有良。

張衍正在給學徒講課的時候,老梁頭安排人來告訴他,說是記者到了。

宣傳是大事,張衍給學徒佈置了一些作業,讓他們自習。

“歡迎,歡迎三位記者同志!”張衍走進會客室,打眼一掃,會客室裡除了老梁頭三人,還有另外兩男一女三個陌生人。

“這是我們院長,張院長!”紀凱文連忙介紹道。

聽了紀凱文的介紹,三個記者都有些詫異,他們沒想到紅星醫院的院長居然這麼年輕。

“這位是青年報的葉記者,這是我北京日報的週記者,這位是北京青年報的韓記者。”紀凱文又給張衍介紹三位記者。

“葉記者,週記者,韓記者,幸會幸會!”張衍雙手抱拳道。

葉記者是其中一位女性,二十七八歲的樣子,穿著一身呢料的淺灰色風衣,裡面是黑色的毛衣,盡顯優雅知性。

週記者是那個中年男性,韓記者則是一位二十四五歲的青年,兩個人都是一身中山裝,胸口插著一支鋼筆,一看就是文化人。

“張院長太客氣了,是我們幸會才是!”週記者代表三人和張衍寒暄。

另外兩位也是客氣的和張衍點了點頭。

一番客氣寒暄之後,大家坐到沙發上。

“相信三位記者也都知道了,我們醫院的救護車是咱們北京市第一輛救護車。

這次請三位記者過來,主要是想借著救護車的事情,宣傳一下我們紅星醫院。

讓老百姓更瞭解我們的醫院,這樣老百姓在就醫的時候,能夠有一個更好的選擇。”

“之前梁書記(紀院長/時院長),和我們說過了,北京城第一輛救護車,確實很有必要宣傳一下。

張院長能不能給我們講一講救護車的事情,畢竟救護車對老百姓來說還是一件新鮮事物,相信大家都很對救護車感興趣。”

“救護車這個概念,最早起源於1487年的格拉納達戰役。

也是這一年,誕生了世界第一輛救護車,西班牙製造一輛靠人力推拉的木製板車。

就是這輛推拉的木製救護車,在戰場上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讓很多原本無法救治的傷員,得到了及時的救治。

自此,救護車引起了西方國家的廣泛關注。

此後,這種木製人力推拉式救護車一直被使用到十八世紀。

1830年,拿破崙二世要求把急救的藥品和救護用品放到馬車上,直接在馬車上對傷員進行救治,於是從此有了馬拉式的救護車。

1886年卡爾·本茨成功發明汽車之後的不長時間裡,法國就又在汽車的基礎上,發明了汽車救護車,這也是真正意義上的救護車。

隨後被西方國家爭相模仿,隨著一戰二戰的爆發,救護車的研發也越來越完善。

到了本世紀的三十年代,也就是二戰時期,救護車已經非常的完善,裝配了聽診器、牽引夾板、氧氣袋、無線電等先進的設備。”

我的中醫不科學最新在線免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