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陈静(1 / 3)

 都市種田 / 都市 2653 字 2022-09-15

今天是週末,李文要去文化館活動,也就沒有在二丫家裡多待。

不過他心裡已經有了打算,以後會定期資助二丫一家,起碼讓這家人吃飽穿暖。

不過李文也不會過分的幫助。畢竟升米恩來鬥米仇,靠自己雙手得來的生活才更加安心靠譜。

早餐耽擱了一個多小時,現在已經十點多了。出了二丫家以後,李文加快步伐朝著文化館趕去。

十幾分鍾後,李文來到了縣師範學校的門口,文化館就在師範學校的對面。

李文看著這所師範學校,感到一股子莫名的親切和陌生。

親切是因為這所師範學校後世成了一所中學,李文在這裡讀過高中。

陌生則是這個時代還沒有進過這所學校,對這裡的感官很遙遠。

李文的原身以前唸書很不錯!就是想以後考入縣師範學校,然後畢業分配到學校當老師,也算端上鐵飯碗了。

哪成想不但師範學校沒考上,甚至連高中都落榜了。算是原身偷吃人家生瓜的,遭了報應了吧。

這所師範學校的前身是孔廟,不過建國以前文廟損壞了。在文廟的原址上建立了簡易的師範學校。

建國以後,國家開始全國掃盲,並且要求適齡兒童上學。教師資源極度稀缺,所以這所正規的中專制師範學院應運而生。

這個年代教育制度就是初中畢業先錄中師,中專,再錄重點高中,高中。

初中畢業以後,只有全縣中考前幾十名才能踏進了師範學校的大門。

能考上中專師範,吃上商品糧,端上鐵飯碗對農村孩子來說是多麼了不起的事情啊!

這所師範學校也是周邊幾個縣城學生學習的榜樣。激勵著無數上了高中的同學邁進了大學的校門。

這所師範學校在整個秦省都是鼎鼎大名的。

因為從這個學校裡走出了無數基層教師,幹部;甚至還有很多省市級別的名人和官員,可以說盛名數十年。

可惜的是新世紀以後,因為政策或者地區小的原因,合併到了市裡,成為了一所普通院系,輝煌不再。

後世李文在師範學校改建的高中上學時,還常常聽到歷史老師對這所偉大的學校的惋惜。

李文本來還想進去參觀一下,卻被門衛攔到了外面,外來人員禁止進入。

今天文化館人來人往,因為要舉辦小的座談會。許多當地知名的文人墨客都匯聚在了一起。

“小文最近怎麼沒見你寫文章了呢?”門衛大爺看到李文過來也很開心。

“冬天在村裡老家,下雪天不方便來縣城,也就沒有發作品。”

重生1961帶著食品批發部最新全文無錯無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