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招商行盐失败(1 / 3)

 歷史古代 / 穿越 2554 字 2023-08-10

可沒過幾天,隨著派出去各地招商引資的官員陸陸續續迴歸,失敗的消息也傳了回來,讓李衛很是惱火又有些無奈。

招商行鹽的事情徹底失敗了,情況果然如楊明時所言,雲南民間商人資本微薄,根本就撐不起這麼大的場面。

甚至還出現了二十人一起合資,卻只湊了五千兩銀子的事情發生,讓李衛是哭笑不得。

偌大一個雲南,怎麼會這般悲慘?

就算發生過吳三桂造反的事情,可這都多少年了?按說不至於啊?

後來經過打聽,李衛才終於明白,應該說雲南不是沒有有錢的人,而是有錢的人基本上都是官員。

官運官銷,不管是鹽還是銅或是雪花銀,甚至就連翡翠這等玉石也都被官府把持著,普通百姓有口飯吃就不錯了,去哪搞錢?

而官員的家屬們唯恐避之不及,生怕惹來禍事,更不會主動去承攬這個業務。

商人沒有本錢,如果先課後鹽的話,他們壓力過大,疲累不堪。有些商人領引到手,便居為奇貨,各處包攬誆騙,撈了錢後,就出現了商人逃遁的事件,找都找不到人。

搞得個別地方還出現了井鹽折耗,誤課累官。

如果准許商人先支鹽後納課,又勢必花費成空,徒令該官之有司代受處分,在天氣不好的情況下,商人挽運不及,則民又有淡食之虞。

全國人口少,購買力不足,相比海鹽來說,煎鹽的成本要高出近十倍,再加上運輸的費用和商人的利潤,鹽價怕是又要控制不住。

總之,招商行鹽的事情在這個時代,在雲南這個地方根本就行不通。

即使自己的思路是對的,鹽務早晚都要轉變成民運民銷,但現在還就是不可以。

李衛讓小佟代筆回覆朝廷的摺子只能將這些情況據實上報。

自己失敗了,在經過了實地考察之後,才知其有必不可行之勢。

但云南的鹽務大體已經開始步入正軌,即使還是官運官銷的制度,李衛也有信心將雲南的鹽務搞好。

李衛的作法說起來也很簡單,除了招商行鹽不再實施以外,其他的照舊,鹽價必須控制,嚴行緝私,查處官員私自加鹽。

手底下的官員由於沒能完成李衛交代的任務,一個個的垂頭喪氣,生怕李衛火起,將他們趕出府衙。

可出乎他們預料的是,李衛竟然當著所有人的面,進行了自我檢討,自己的錯誤自己承擔,與其他人無關,更不會追究任何人的責任。

相遇在清朝完本全文無錯無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