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李卫开垦荒地(1 / 3)

 歷史古代 / 穿越 2600 字 2023-10-20

浙江的匪患問題雖然被李衛的親兵給壓制下去了,但李衛知道,在這年代,這些沒什麼信仰,沒國家概念的百姓會去當匪徒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沒有田地可以耕種。

當年自己在兵部時,就曾經採取過一些措施,當時也的確改善了江南的社會治安問題,可如今又開始死灰復燃了,吃不飽飯的百姓自然就會選擇鋌而走險。

農耕時代,田地就是百姓的一切,也是百姓唯一可以賴以生存的方式。

要想一勞永逸的解決掉這個隱患,那就得從可以耕種的田地上來想辦法。

攤丁入畝只是解決了稅收的問題,對百姓也起到了減少負擔的作用,也讓一部分家有餘銀的人以便宜的價格買到了田地,可那些無地耕種的百姓依舊還是沒有活計。

經過康熙和雍正這些年增加人丁永不加賦政策的推行,清朝人口開始逐漸的增加,可就算如此,全國上下也不過幾千萬人而已。

這年代別的可以說沒有,土地絕對多的是,只是怎麼想辦法將這些荒地變成可以耕種的田地,開墾荒地才是解決浙江以及江南匪患的最好辦法。

與北方相比,南方的水資源相對來說要充沛很多,這就為李衛提供了一個可以大展拳腳的平臺。

所以開墾荒地和大修水利就成了擺在李衛當前最大的一個問題。

李衛帶著一眾下屬走了很多地方,也翻閱了很多的資料,最後確定了位於浙江太平縣和樂清縣之間的玉環島。

玉環島古有地胏山、木榴山、榴嶼之稱,五代時避錢王諱,改今名。

在其周圍,還有十多萬畝荒地一直處於空閒狀態,未得到開墾。由於玉環島靠近大海,以前浙江匪患橫行,常有海盜出沒,很難防範,所以前閩總督滿保禁止人為開墾。

但為了生計,還是有少數的的百姓悄悄的來到這裡,進行小規模的開墾,同時還得膽戰心驚的怕被官府懲戒,又怕遇到賊人前來打劫。

李衛之所以選擇這裡作為他開墾荒地的第一站,是因為玉環島 的開發歷史悠久。先秦時期,即有先民定居,並創造出發達的海島漁耕文明。兩晉和南北朝亦皆稱這裡為樂土。 據記載,當時名士如王羲之、謝靈運和陶弘景等,都在島上留有遊跡,宋代開闢沿海鹽業資源,在玉環還建有大鹽場。

也就是說,比起其他地方來說,這裡更加適合耕種,開墾起來也要容易的多,李衛需要做的就是由他自己先確立一個榜樣,身先士卒的做出一個樣板,然後再想辦法進行推廣。

相遇在清朝完本全文無錯無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