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师徒谈话(1 / 3)

 年代 / 現代言情 3242 字 2023-06-01

其實吳燁來找趙芹借車的時候,趙芹也是剛剛回家,她幹嘛去了,這兩天聽到的消息,抓緊找張老師彙報一下,畢竟萬一國家不知道呢。結果國家不僅門清,甚至連處理意見都已經討論過了,首先國家不會妥協,其次這些組織者有一個算一個,通通處理,現在民心已經向著國家了,已經不是過去幾個所謂的意見領袖,所謂的大師就能動搖民心的時候了。直接讓他們利用大學生的計劃,全部落空。

至於這些不明是非的大學生,國家採用了另外的方法,讓團裡組織一下,把他們分散到各個老區,接受老區人民再教育,讓他們去這些地方,接觸一下,讓他們真正明白一下什麼是愛國。這也算是一些人給的啟發了。

怎麼呢,55年,京城有三百來人,也可能就是覺得京城工作不好找,也可能是真的是愛國情懷,奉獻精神,主動組織申請去了開發北大荒,形成了大名鼎鼎的京城村。團裡報道了這件事兒之後,申城不服氣了,也組織了八九十個人,而且比京城進步的是,他們有二十五個女生,去往贛省下鄉。

要說影響,相比去北大荒開荒種地的京城隊來說,申城這些人影響更大,因為他們去了之後,迅速在廣闊農村開啟了他們自己的事業,掃盲,充當臨時醫生,進行宣傳等等,可以說是把作為知識青年的用處發揮的淋漓盡致。這也就成了知青下鄉的兩大出路,並不單單是下鄉種地。拖拉機手,機修工,獸醫,醫生,老師,甚至是農業工作者都有,甚至這些人成了大隊集體產業或公社集體產業的領導,技術員等等。但是京城隊也不單單只是種地,他們在那裡試驗出了大規模機械化作業的模式,各種具有地方特色的莊稼的種植技術。

也正是有了知青,我們在改開之後才能快速崛起,成為世界工廠,因為那些接受過這些知青培訓的中學生,成為了優質工人的來源。另外也正是由於知青的原因,以雜交和嫁接為代表的所謂先進農業技術,得到了大幅推廣。同時也是這些人,為後來蓬勃的鄉鎮企業,提供了初始動力。(我剛知道的時候,也覺得不可思議,但是我姐妹說的,這就是狗咬人,而知青和當地老百姓發生了衝突,那是人咬狗,所以才能上新聞。真正在農村天地,大有作為的人,可能被表彰,但是沒有討論性,大家看看就行了。)

在這兩波之後,各地在五八年之前也陸續組織了幾波,但是有幾波的純粹性很有問題,有些老闆,買辦,看著行情對他們不利,早早地就把孩子送去下鄉了,這叫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裡。另外一群人,則是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所以選擇下鄉去搏一把,給自己增添一些資歷。總之,或好或壞,各有說法的知青插隊,上山下鄉,在55年就已經開始了。

但是這事有一個小小的後果,對京城人來說,那就是他們很難體現這個就近原則了,為了保持優秀,就變成了哪裡需要去哪,哪裡困難去哪。

五零見聞錄最新全文無錯無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