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大院里的车(1 / 3)

 年代 / 現代言情 3153 字 2023-09-12

別看掙得艱難,但是花的真像是流水一般,先說一個基礎標定物,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自行車,現在根據報紙上公開的信息是每輛自行車需要57張工業券,是不是很離譜,而一輛自行車到底應該用多少張呢?這就涉及工業券的理論使用規範,那就是二十塊錢配發一張,不足一張不計,用的時候也是二十塊錢的產品使用一張,不足0.1張按0.1張算。一輛198塊錢的自行車實際應該用9.9張,或者就是十張。但是由於工業產品供應不足,所以工業券在用的時候,是遠超出理論額的。隨著工業製品開始大規模供應市場,使用量會不斷向理論值靠攏。就比如自行車使用量量就由最初發行時候的57張逐步減少到了70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10張。

除此之外,一個號稱鋼精鍋的鋁鍋,現在需要四張,一個搪瓷臉盆也需要兩張。其它不需要接受管控的所有的工業製成品,都需要工業券。但是各種票據並沒有完全取消,只是減少了發行量,就是用來彌補社會上有人拿不到工業券或者說維持買賣平衡用的。

61年的第一個季度,大家過得非常平穩,除了定量再一次發生了變動之外,這一次定量變動,供應糧中,粗糧和精糧的比例調成到了四比一,也就是說每個月的定量粗糧佔了八成,總量倒是沒有減少,鬼市上面的糧食價格也再創新高,達到了每斤一塊八,但是基本上都是精糧,京城這地方有錢人多了去了。而且工業券也逐漸出現在了黑市上,價格非常可觀,兩塊錢一張,一個離譜的價格。

五月十七號,一個發工資的日子,趙芹還在家裡做飯呢,就聽見外面有人喊,出來一看是吳燁。“趙姐,今天我想麻煩你件事?”

“借工業券是吧?我這也不多,用了幾張,現在手裡也就二十二張,我得留幾張應應急,不行你在找別人借一下。”現在已經發了四個月的工業券,很多人手裡已經有了一定的存量,準備湊工業券買東西了,當然最多的就是湊57張,買自行車,或者湊42張買縫紉機。但是現在的縫紉機不一定有貨,買起來比較麻煩。

“謝謝趙姐,我想買輛自行車,我們家這幾個月也攢了三十來張,在找人借幾張就行了。”吳燁之前是有錢沒票,所以一直沒買車,他又不敢拿著從別的地方換來的自行車票去買車,這種明顯的違法行為,還是不做的好。或者說他一直等著工業券發行的這一天呢。

除了吳燁之外,還有一個人也在行動,那就是錢有根,錢有根自己攢出來的不多,但是他這一次出差立了大功,廠裡一次性獎勵了他二十張,作為一個重工業工廠,這個東西是並不算少的。所以錢有根就開始算計借票了,但是人家不是在大院裡借的,作為廠裡少有的工程師,在廠裡湊湊還真不是問題。

再加上週利民年前買的自行車,大院短短半年又增加了三輛車,何雨柱有車,許大茂雖然沒買,但是廠裡給他配了公車。大院裡面的車越來越多,從小一起長大的兩個弟弟也都天天騎著車出門,由於周利民有了車,易中海也不讓賈東旭去等他了,天天蹭周利民的車回家。這讓賈東旭產生了一點嫉妒,大家都是同齡人,你們都有了車就我沒有,這日子過得是真慘。

五零見聞錄最新線上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