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3、管闲事的王楸(1 / 3)

 年代 / 現代言情 3096 字 2023-12-25

有句話叫無巧不成書,王楸不是要面臨晉級,要去參加基層工作,被派去支農了嗎,這一次,上面偏偏就派了他去某省,為什麼派的這麼遠,其實原因也簡單,那就是某省很多地方不老實,在全國都在主張集體工作的情況下,那裡很多地方依然選擇了保留大隊之名,不行大隊之實,實際上就是實行三自一包,就是名義上大家還是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的形式進行組織,實際上執行的卻是鄉鎮——村——家庭的模式,換句話說,他們偷偷的把地分了,然後自負盈虧進行耕種。(猜到是哪的,自己知道就行,要不又要有人說我地域黑了)

去年上面派出了幾十個調查組和督導組,才算是把這股歪風邪氣整頓過來,最起碼,現在這就是歪風邪氣。整頓過來了,就得派人去監督一下,看看是不是又恢復原狀了,派的人就成了這些反對三自一包的,有下基層需要的人,王楸就是其中之一。很正常的事啊,怎麼說無巧不成書呢。王楸來的這個大隊,有一家人家姓孫,有兩個兒子,老大叫孫大民,老二叫孫二民,王楸再突然聯想到了孫衛東原來貌似是叫孫三民,不知道是不是一個人。

所以閒的沒事幹的王楸專門找人打聽一圈,果然,孫家有個老三叫孫三民,45年被人家拐走了,也不知道是死是活,要是活著的話,現在也應該三十二了。然後王楸又仔細看了看孫大民和他爹的面相,尤其是又仔細觀察了一下孫大民的兒子,發現他們和孫衛東父子真的有幾分相似,再聯想到孫衛東1932年生人,虛上一歲,正好三十二,然後他又問了一下生日,果然一模一樣。

終於這天王楸閒的沒事幹,拿了半瓶散酒,一條肉,一斤米,直接登了孫家大門,說起來,王楸在這裡日子可不好過,主要就是有的時候語言不通,他老家更靠南,而這裡的人又不會說普通話,聽起來那叫一個費勁,但是村裡有幾個例外,那就是學生,雖然說現在很多學校都是方言授課,但是上到初中,普通話普及率就很高了,孫大民的兒子就是一個正兒八經的初中生。

45年,由於孫衛東的逃跑,導致了孫大民的換親計劃沒能成型,只能放棄原定計劃,轉而被迫接受了地主安排的一門親事,這可不是地主仁慈或者什麼的,而是孫家作為他家的長工,早點結婚,早點生孩子,好繼續給他家做工啊。雖然這個姑娘反應有些遲鈍,但是身體很好,一點不耽誤幹活,而且轉年,47年就得了一個大小子。前文說了,孫家雖然窮的房無一間,地無一壟,但是人家是有皇位要繼承的,孫大民作為太子,就可以賣掉弟弟換太子妃,這個孩子作為太孫,那能享受的資源自然也少不到哪去。

而且後來分地的時候,由於孫家確實是窮,家裡還有一個腦子不怎麼正常的媳婦,還有一個被拐跑了的兒子,所以被劃到了特困戶一檔。按理說分地上面的政策是公平,在考慮多方面條件之後,儘量做到公平,但是到了基層執行的的時候卻變成了平均,就是富得少分,窮的多分。孫家由於特困戶,所以分地的時候分到了一頭牛,這種大牲口,然後成立初級社的時候,孫家就用這頭牛做了股,每年都可以分到更多的錢和糧食,到了成立高級社的時候,孫家居然一躍成為了村裡的富戶。

五零見聞錄最新全文無錯無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