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异地用兵(1 / 2)

 歷史古代 / 穿越 2118 字 2023-12-08

崇禎為什麼要放權?

目的有很多。

包括測試朝堂這些人的忠心,增加行政效率,弱化專制制度對社會的影響等...

放權的表象是把權力下放給各衙門負責人,讓他們自己說了算。

實際搞得卻是部門負責制。

部門負責制的優勢就是效率高,成果明顯。

崇禎沒有治理國家的經驗,卻有管理企業的理念。

其實治理國家和管理企業是一樣的。

皇帝是董事長,大臣們是各部門負責人。

集權是把所有權力都收回來,皇帝一個人說了算。

放權是把權力放給大臣們,讓他們自由發揮。

舉個最簡單例子。

當一個公司員工請假需要董事長批准的時候,這個公司的規模要麼很小,要麼行政效率很低。

大明朝目前面臨的情況就是後者:行政效率低下。

於是他想到了嘗試放權搞部門負責制。

起初他擔心放權會擴大黨爭,但是經過深思熟慮後他覺得自己想多了。

黨爭爭的是權力!

一旦他把權力放下去,那些想黨爭的人反而會陷入到迷茫之中。

因為皇權下放了,他們想爭權卻無從下手。

最後。

管理企業和管理國家都有一個核心要素:著眼長遠利益,而不是眼前的利益!

無數實踐證明任何偉大的科學成就都源於思想自由。

專制的環境只會禁錮思想,讓科學停滯不前。

他要儘可能的弱化專制制度對社會的影響。

這次測試後如果朝廷還能正常運作。

他會不定時將權力下放,並不定期將權力收回。

這樣既能讓官員們發揮主觀能動性,也能保證皇權不外落。

面對李邦華的三個問題,崇禎微微一笑:“李閣老的想的很周到,朕可以明確告訴你,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

“以六部為例,放權期間各衙門的公務由尚書和侍郎共同商議做主,包括代朕行使啟用官員的權利。當然,如果你們覺得衙門裡某個官員消極怠政或者暗中使壞,可以暫停其職務,交給朕處理。”

“內閣負責協調處理各衙門之間的事務,權力在尚書之上。”崇禎補充道。

有了崇禎這句話,李邦華終於鬆了口氣。

只要內閣的權力還在,他就沒意見。

崇禎放權的想法猶如一顆炸彈在群眾中間引爆。

有的人同意,有的人反對,更多的則是沉默。

他們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畢竟他們無法理解這位大明皇帝腦袋裡的想法。

又商議了一會,群臣沒有統一意見,此事只能暫時擱置。

不過崇禎沒有氣餒,他準備下一次早朝再次將此事提出。

早朝很快結束,大臣們紛紛離開。

李邦華和範景文站在原地沒動。

等其他人走遠後,李邦華才對著崇禎拱手施禮:“陛下,臣有一事相告。”

崇禎不明所以,只能說道:“李閣老請講。”

李邦華皺著眉說道:“陛下,李性忠在保定超額募兵,不知陛下對此知不知情?”

哎?臥槽!

崇禎愣住了。

李性忠超額募兵的事李邦華是怎麼知道的?

大明:距離亡國還有七天最新在線免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