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文安之复仕(1 / 2)

 歷史古代 / 穿越 2033 字 2023-11-15

吏部尚書邱瑜開始介紹兩個人的情況。

“堵胤錫現任武漢、黃州兵備道一職,在長沙監察軍務,可直接頂替何騰蛟。”

“文安之是湖廣夷陵人,此前因誣陷被削籍歸鄉,前些日子內閣商議想召他進京,商談復起出仕一事。”

崇禎仰著頭想了想:“即刻起恢復文安之官籍,擢升為湖廣巡撫,總理政務。”

“擢堵胤錫為湖廣總兵,聽候袁繼鹹調遣。”

“臣遵旨。”邱瑜領旨後退了出去。

眾人離開後,乾清宮內又恢復了安靜。

崇禎開始思考當前的局勢。

北面建奴和蒙古人虎視眈眈,局勢還是像之前一樣緊張。

南面的局勢反倒是明朗起來。

尤其是秦良玉出川入楚,打破了湖廣地區的軍事平衡。

隨著秦良玉的到來,明軍就能兵分兩路。

袁繼咸和堵胤錫負責追繳張獻忠。

秦良玉負責把李自成趕出湖廣,隨後一步步收復河南。

打定主意後,崇禎讓人通知兵部擬定旨意。

處理完這些問題後,崇禎開始思考如何賺錢。

這個賺錢不是賣東西賺錢,而是如何徵收賦稅。

連續免除全國百姓兩年賦稅雖然給百姓減了負,但是讓崇禎這位大明皇帝的財政問題開始暴露。

縱然有金山銀山,也擋不住坐吃山空。

哪怕有一個億的白銀,如果沒有進項,短短几年就能花光。

也就是說,他需要在明年,也就是崇禎十九年做到收支平衡。

不出意外的情況下,大明朝一年支出白銀兩千萬兩。

收入也得達到這個數字才行。

國庫收入最大的來源是田賦,其次是丁銀和雜稅。

此前他讓戶部計算過,在廢除三餉後,田賦收入大約是一千三百萬兩左右。

丁銀一百五十萬兩,雜稅一百萬兩。

缺額四百五十萬兩白銀。

怎麼才能補齊四百五十萬兩的虧空呢?

崇禎首先想到的是開源。

主要收入來源有三個,抄家,稅,貿易以及印錢。

抄家就不用多說了,那些貪官汙吏,為禍鄉里的士紳統統抄家。

稅分別是鹽稅,關稅。

鹽稅首當其衝。

萬曆四十五年,大明朝開始實行綱鹽法。

天啟元年時,大明朝鹽稅收入是二百五十萬兩。

到了崇禎十六年,鹽稅收入卻不足一百萬兩。

錢哪兒去了?

它們沒有消失,而是被轉移了。

本應送往國庫的錢被鹽商和官員瓜分了。

至於關稅就更別提了,每年收入只有幾萬兩...

要知道,大明朝每年進、出口的貨物總額高達近千萬兩。

就算徵收只徵百分之一的稅,關稅收入也該有十萬兩才對!

可惜,錢都被轉移了。

時間隨著崇禎的思考慢慢流逝,不多時,李若璉來了。

“陛下,廩膳銀的事查清了。”

李若璉遞上一摞紙,上面密密麻麻的寫滿了字。

崇禎掃了一眼,都是一些陳述,後面附有簽名有手印。

李若璉繼續說道:“臣派錦衣衛去往學生薑貴老家調查,歷時一個月,現已調查完畢。”

大明:距離亡國還有七天最新在線免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