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制造局和研究院(1 / 2)

 歷史古代 / 穿越 2122 字 2023-06-23

陳必謙不敢做主,將工部其他人召集在一起低頭商議。

焦勖和湯若望自然而然的成為了焦點,作為技術性人才,兩人的觀點很快將其他人說服。

“陛下,以工部目前的製造能力,每月最多造一千支魯密銃!”

“立刻安排人制作!需要多少錢直接告訴王承恩,朕從內帑撥款。同時派些工匠去兵仗局,把製作的詳細流程教會內廷太監。”

“記住,質量和數量缺一不可!”

“臣等遵旨。”

崇禎安排完工部的工作後,旋即想起一個問題。

事關科技!

明代的科技水平在當時是領先於世界的,由於滿清入關後先是大肆殺戮人才,隨後搞各種形式文字獄,導致科技水平倒退,滿清開始落後於世界舞臺。

既然他穿越了,就要系統性的解決這個問題。

他盯著工部左侍郎陳必謙,問道:“陳侍郎,為了解決工部粗製濫造以及效率低下的問題,朕有個想法。”

不等陳必謙詢問崇禎直接說道:“朕打算成立兩個新部門,一個是製造局,另一個是研究院。”

“兩個部門都掛在工部名下,京師是製造總局和研究總院;各地是分局和分院。”

“製造局和研究院,網羅天下能工巧匠以及各行各業的人才。開礦,鍊鐵,鑄造,製造,算學,醫藥,農耕,天文,地理等人才,統統招進來。”

“普通匠人去往製造局,負責製造朝廷需要的東西。俸祿有底俸和獎俸,質量沒問題的話造的越多獎勵越多,上不封頂!”

等等...

朝廷的差事還能這樣幹?

陳必謙感覺自己的腦子被什麼東西撞了一下,他晃了晃腦袋繼續聽。

“有想法的匠人和學者去往研究院,根據他們現有的技術,研究新技術和新東西。教徒弟寫書,讓這些知識傳承發展下去,讓後人學習併發揚光大。”

“有他們帶頭,我大明的人才將如天上的星辰,浩瀚璀璨。”

工部眾人面面相覷。

陳必謙眉毛皺了皺,猶豫片刻後才說道:“陛下,我朝有制,匠不離局、匠役永充,凡被編入匠籍的工匠,世代不得脫籍匠籍。陛下此舉,怕是有些不妥...”

陳必謙說的沒錯,不止是明代,其他朝代的匠人大部分都是世襲制,雖然被免除了徭役,但活的沒有尊嚴。

不但會被當成物品賞賜給藩王勳貴,而且婚配嫁娶都受官府管制。

沒有話語權,社會地位非常低。

崇禎想了想:“匠籍不能廢除,否則我大明的技術會流落出去。這樣吧,提高匠人待遇,免徭役,婚喪嫁娶的費用皆由朝廷負責。”

陳必謙覺得沒什麼問題,隨即提出了第二個問題:“陛下,匠人們憑手藝吃飯,行裡有句話,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就算有些匠人願意到研究院任職,也不會把他們掌握的東西寫下來,或者教給別人。”

“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朕的研究院需要焦勖和湯若望這樣的人才,不是來人就能隨便進的。”

“不過...為了防止研究院的人出工不出力,你們需要制定考核目標。具體的細節你們工部和內閣仔細商議,議定後上題本,朕批紅。”崇禎提醒道。

大明:距離亡國還有七天最新線上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