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土地司(1 / 3)

 歷史古代 / 穿越 2267 字 2023-06-08

“土地司?”

“對,百姓為什麼造反?表面上是吃不飽,實際上是田地出了問題。”

明末土地兼併嚴重,先不提藩王的問題。

有大量土地的士紳階級會通過各種手段隱瞞田產,少納糧或者不納糧。

納稅的總額是固定的,他們少繳了,農民們就得多繳。

於是農民們紛紛破產。

官府此時在幹什麼?

賑災?

不,他們在徵稅。

田賦加正役加雜稅本就不低,遼東戰事臨時加的三餉直接讓農民沒了活路。

破產還不夠,沒錢交稅就抓進大牢用刑拷打。

很快,州府的監獄關滿了拖欠稅款的老百姓。

為了活命,老百姓只能揭竿而起。

他雖然免了全國一年田賦,但只是臨時性的解決了問題,要想在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成立新部門。

“這土地司是做什麼的?”李邦華問。

崇禎沒有回答,而是再次反問:“我大明朝,什麼人可以不納糧?”

戶部尚書方岳貢想都沒想說道:“皇莊,宗室田產以及大明朝歷代帝王賜出去的田產。”

崇禎點頭,好多人說明代士紳不納糧是錯誤的。士紳只能減免,並不能不納糧。優免人員每丁石只需要繳納物料銀,而不需要繳納徭費。

萬曆十五年徽州田賦和徭役折銀費率

舉個例子,地主張三,家裡的田地需要納稅米30石,家中有人丁30丁。那麼按照朝廷的派徵科則,他需要向政府繳納:

30石×0.4113+30丁×0.0717+30石×0.3585=25.245兩。

如果張三是朝堂三品大員,按照優免政策可以免糧20石,免丁30丁。

那麼按照朝廷的派徵科則,他需要向政府繳納:

30石×0.4113+優免20丁×0.0121+不免10丁×0.0717+優免20石×0.0605+不免10石×0.3585=18.093兩。

也是就是說,無論張三是不是官員,都不能減免田賦,減免的都是徭役費用。

不過萬曆後期可以用徭役費用抵扣田賦,但減免的數額實在有限,這裡就不闡述了。

“既然只有這些人不納糧,那每年的田賦怎麼越收越少?”

大明:距離亡國還有七天最新全文無錯無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