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主攻方向(1 / 2)

 歷史古代 / 穿越 2192 字 2023-07-23

建奴攻城有三種方法。

分別是登城、鑿牆、堆土。

登城是最常用的方法,在雲梯的掩護下,士兵們來到城下,順著雲梯冒死魚貫登城。

至於鑿牆,與李自成的攻城方法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為了將城牆鑿塌,然後沿著塌陷處攻進城內。

堆土是針對小型城池,並且有兩個前提。

一,這座城池附近沒有樹木,無法就地取材製造攻城器械。

二,城池城牆是用石頭堆砌而成,無法鑿穿城牆。

堆土攻城的具體方法是人手一袋土,冒著城頭的炮火和箭矢,靠人海戰術,堆積土山。或者就地掘土,將土堆到與城牆一樣高,不但人能通過,戰馬也能爬上土坡躍上城牆。

因為損失太嚴重,建奴擁有火炮後基本不再使用這種方法攻城。

多鐸騎在戰馬上,身邊站著號角兵和號炮兵。

東南風掠過,旌旗招展,發出獵獵響聲。

他拿出千里眼看向宣府鎮城牆,終於在人群裡找到了閻應元。

一杆碩大的閻字旗在城頭上隨風飄揚,軍旗前面站著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面目消瘦,文質彬彬,一副書生之氣。

多鐸放下千里眼,扭頭對豪格說道:“此人就是閻應元。”

豪格拿起千里眼看了片刻後,冷笑道:“沒想到此人竟然如此年輕,崇禎怎麼敢把宣府鎮交給他?”

多鐸白了一眼豪格:“輕敵乃兵家大忌!昨夜圖賴和鰲拜就是因為輕敵,白白葬送了六十多條性命。”

豪格想反駁多鐸,一時間卻找不到反駁的理由。

多鐸年僅二十二歲就被封為豫親王,一方面是因為皇太極弟弟的身份,更多的是他戰場上的軍功。

事實上,多鐸確實非常會用兵。

他一生戰功累累,乾隆稱其為“開國諸王戰功之最”。豫親王的爵位世襲罔替,為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

“傳令,城東之兵進行佯攻,主力部隊攻打宣府鎮南城牆。兩刻鐘後,中軍號炮聲一響,同時攻城!先登者,授世職,賞銀千兩!”

先登指攻城時第一個登上城牆的人,這些人不懼死亡,身穿雙層甚至三層甲冑,在八旗中又稱死士。

(滿清世職有四種,這裡的世職指世管佐領,其餘三種有興趣的可以自行查閱)

“嗻!”傳令官迅速跑了出去。

兩刻鐘後,得到傳令官回覆的多鐸騎在馬上,高聲喊道:“起兵攻城!”

嗚!轟!

號角和號炮先後響起,八旗兵組成的軍陣緩緩向宣府鎮的城牆移動。

衝在最前面的是壕橋梯隊。

這種巨型浮橋需要幾十人才能推動,壕橋兩側各有一塊巨大的木製盾牌,盾牌上裹著四五層牛皮,外面又纏了一層棉被,溼淋淋的往下滴著水。

數百八旗兵身穿雙層甚至多層甲冑,躲在盾牌後面推著壕橋往前走。這些人身背弓弩,腰上挎著腰刀。

壕橋旁邊是雲梯梯隊,後面同樣跟著數百八旗兵,拿著各種武器防具。

壕橋和雲梯移動的同時,第三梯隊也出動了。

他們既不緊湊,也不太分散的跟在雲梯後面,並提前將目標對準了宣府鎮的城牆。

在閻應元的注視下,被旌旗遮擋的第四梯隊終於動了。

大明:距離亡國還有七天最新全文無錯無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