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真正的高手(2 / 5)

 都市種田 / 都市 3720 字 2023-03-20

在談到國內外的發展現狀之時,鄭馨德是很不高興的。

她早就意識到,人類文明即將從電氣化工業時代,邁入信息化時代。

在這場時代變革中,電子信息產業特別重要。

一旦發展好了,將極大有利於國防安全、市場經濟和社會民生。

但這個產業,需要龐大的人才、巨量的資金、長期的投入。

是一個典型的技術資金密集型產業。

前景廣闊,耗資巨大。

鑑於如今國內外的發展水平還相差不大,追趕起來還並不是特別困難。

龍國應該舉國之力,投入人才培養、科研投入、政策引導、產業扶持。

否則一旦等西方發達國家,利用資金優勢、人才優勢,取得了技術領先,那麼再想追趕就太難了。

因為一旦技術領先了,就能搶佔市場賺取高額利潤,有了鉅額利潤便又能持續加大力度招人才搞科研,形成良性循環,越來越領先。

反之。

技術一旦落後,就很難贏得市場競爭,錢賺不到還倒虧不少,又哪兒來動力持續招人搞科研?陷入惡性循環,便會越來越落後。

因此。

鄭馨德院士認為,龍國本來就底子薄、起步慢,就應該拿出比西方發達國家更強大的意志,更大的力度來促進電子信息產業發展。

然而現實卻是……

不僅意志不夠,投入也不大。

高等院校開設相關專業,招收的學生不多,人才培養體系不夠大。

為數不多的眾多科研機構,還在機械死板的完成項目,不主動融入商業市場,不交流共享。

從高層到地方,對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引導、戰略佈局等等,也基本是雷聲大雨點小。

就像京海電子信息產業園。

可以批准成立,也可以給一些配套政策。

但沒有吸引高端人才的優惠政策,沒有對創業者進行資金支持,沒有對科研創新進行獎勵補助。

更沒有對成長時期特別需要幫助的相關企業,在稅收減免、貸款貼息、科研扶持等方面砸錢力挺。

看似是因為窮,經濟實力不允許。

但實際上還是重視程度不夠,發展思路有問題。

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的力度不大。

但藉助建產業園名義,大搞各種市政工程的力度卻很猛。

趙立冬把大量資金,都用去土地拆遷安置和做四通一平了。

天真的以為,只要能吸引足夠多的企業入駐,產業園就做起來了。

他哪兒知道,沒有足夠好的條件,哪有那麼多企業願意來投資建廠?

本來國內的電子信息產業水平就還不高,相關企業數量不多。

他真正應該做的,是不好高騖遠,縮小產業園的佈局。

將更多的資金,用來鼓勵創新、支持創業。

狂飆:重生徐江獨子,截胡高小琴最新全文無錯無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