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迁都洛阳?(1 / 2)

 歷史古代 / 穿越 2121 字 2024-01-11

臨安

皇城大內!

一派喜氣洋洋的祥和之感,使得整個皇城都沐浴在喜慶之中。

選德殿!

趙鼎、張浚和韓世忠等一幫近臣正和趙構商議著軍國大策。

一輪北伐過後,趙鼎和張浚在臨安井井有條的處理著國政。

趙構望著龍案之中的國政彙總,不由得讚歎二人確實不愧為自己的左膀右臂。

“稟官家,這西夏和高麗國主皆已納降,往後金夏和高麗故地該如何處置?”

趙鼎小心翼翼的問道。隨著神武軍和劉錡大軍的節節勝利,西夏和高麗已經土崩瓦解,一舉剿滅。

然而對於大宋而言,番邦故地如何妥善安撫和施政才是根本。

收復中原之後,畢竟是漢地,因而派出官吏和廂兵便可。

然而番邦故地一則言語不通,二則部族眾多,完全依照漢地之策不一定奏效。

這便是趙鼎的困惑之所在。

“金夏和高麗故地,依照路府縣三級施策,以漢人官吏為主,當地官吏為輔。在當地推行科舉,推行漢文漢話,推行漢人習俗,以期同而化之。將中原士子、商販、工匠選出一批至各地,可與當地通婚。如此一來便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趙構的這一番話引得眾人瞠目結舌。

民政管理之事這樣安排沒有問題,然而在番邦推行漢話和習俗,甚至通婚,這些在眾人看來似乎有些難以接受。

“推行漢文漢話,推行漢人習俗甚至通婚,這,臣擔憂恐難以施行。”

趙鼎有些憂慮的說道,歷朝歷代都不過是以夷制夷。

然而官家不但以夷制夷,還這麼著急的同而化之。

在趙鼎看來,似乎很難推行下去。

“慜德公完顏亮之文采想必眾卿都有所耳聞,曾經的金國王公貴族皆習漢文學漢話,官職和國政皆學大宋。有何不可?”

對於番邦而言,貴族階層學習漢文漢話大有人在,只不過普通百姓階層沒有權限和條件而已。

而趙構正是想利用士子的讀書人身份,將漢文和漢話推行到番邦的百姓之中。

從而讓番邦子弟能夠和中原子弟一樣通過學習漢文漢話而參加科舉。

這樣一來,番邦能夠很好的得到教化,那麼自然而言對於中原王朝有很強的認同感。

“臣只是憂慮番邦會排斥。”趙鼎繼續說道。

“朕不期望一年半載便可完成此事,而是久久為功。不但金夏和高麗故地,大理、安南和蒙兀等皆須研習漢文漢話。朕要讓這些番邦皆認同漢家天下。”

在趙構看來,文字和語言是讓番邦認同漢家天下最直接和最根本的辦法。

讓番邦子弟能夠學習漢家典籍和儒學,便能真真正正的去認同大宋。

“臣明白官家之意,如此一來便大力推行漢話漢文,讓番邦子弟皆盡研習。”

“大理與安南等番邦仍歸理藩院管轄,蒙兀諸部朕思量設北安都護府管轄。另將蒙兀十八部之中,抽調出其中八部,分別安置於西夏、金和高麗以及中原。”

不得不說趙構的治理思路已經全然顯現。

那便是理藩院管理那些臣服卻自我治理的番邦。

開局保下岳飛,啟昏君逆襲之路完本線上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