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书卷之气(1 / 2)

 歷史古代 / 穿越 2156 字 2023-05-27

集英殿。

殿試之所。

昨日一場轟轟烈烈的殿試在這裡舉行,整個殿內都還留有一絲書卷之氣,似乎策問爭鬥的硝煙還未曾消散。

趙構端坐在殿上,殿內趙鼎、李光、何鑄、劉大中和殿試官等一干人等正在靜靜的等待著。

這個過程對於考生而言是個非常難熬且焦急的,對於這班臣子而言同樣會有些期盼和憧憬。

等待什麼?

自然是等待狀元等前三甲的誕生。

殿試一甲前十的名錄以及試卷都在官家手上,最終的定奪權在趙構手中。

期盼什麼?

各自有各自認同的士子,不同的策論方向和答題打動著不同的人。

站在趙鼎的角度,他自然希望這批一甲進士能夠快速的頂上朝堂的空缺,革新變法需要年輕有衝勁的新鮮血液。

殿試只考試一天,日暮交卷,經受卷、掌卷、彌封等各類別官收存,流程非常精密且嚴格。

然後第二天便是閱卷日,分別交給評卷官八個人,每人一桌,輪流傳閱,各加畫圈和三角等等五種記號,得畫圈最多者為上等佳卷。

並且在所有試卷之中,選取劃圈最多的十本進呈給皇帝察看,最終出欽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即為狀元、榜眼、探花。

一甲前三可以說是優中選優,整個一甲便稱“進士及第”,又稱“三鼎甲”。

“啟稟官家,此次參加殿試士子總計三百六十六人,依照殿試進士錄取名額,最終確定一百人。其中一甲十人,二甲三十人,三甲六十人。官家手中為一甲十人試卷與名錄。”

劉大中作為整個殿試的總籌劃官員,將殿試最終的批次和人數一一上報。

其實對於士子們而言二甲和三甲的都沒有任何變化和懸念,唯一有懸念的便是一甲這十人當中誰能進前三。

而對於官家而言,更看重的是一甲入選的人數和名單,這些或許有可能是將來成為朝廷棟樑的人才。

“二甲與三甲,禮部與吏部須細細篩選和考察,做到人盡其才。另外沒有中進士的士子們,禮部須做好安撫,可酌情給予補償,鼓勵士子們下屆再考。”

趙構做為皇帝,看重一甲的同時,也不能忽視二甲三甲和落選的士子們,畢竟他們對於朝廷而言同樣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如果忽視和冷落了這些人才,出現投靠外邦的話,那麼對於朝廷而言既是損失更是威脅。

當年仁宗為什麼將參加殿試的士子們全部都錄為進士?

便是由於前屆殿試落選的幾名士子選擇投靠西夏,因為熟悉大宋事務,後來成為西夏針對大宋的威脅之所在。

這些教訓對於趙構而言,他顯得是不想再重蹈覆轍。

“臣謹遵聖訓!禮部一定會同吏部做好進士安置和落選士子的安撫之責。”劉大中說道。

按照以往的慣例,參與殿試肯定全部皆為進士,不存在落選和安撫。

因為變法革新的需要,減少名額而出現的落選,禮部自然要承擔安撫之責。

“應官家之令,臣在此次殿試中負責監察之責。其中各類舞弊者十一人,皆以清退處理,告之原籍按科舉制度處罰。其中官宦子弟參與殿試者十三人,中進士者三人,皆要求複試。落選者十人中,其中秦檜公子秦熺因舞弊而勒令退場,且不得參與往後科舉。”御史大夫何鑄說道。

開局保下岳飛,啟昏君逆襲之路完本全文無錯無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