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尸位素餐?(1 / 2)

 歷史古代 / 穿越 2166 字 2023-05-10

尸位素餐?

趙構居然這樣說趙氏宗族的子子孫孫?

原來太祖趙匡胤建宋以後,厚待宗室子弟,制定了宋室三派。

即太祖趙匡胤、太宗趙光義和魏王趙廷美三兄弟的三派子孫皆為宗室子弟。

立國之後,編寫三派玉牒,即皇族族譜。並且編寫了三派各自十四個字的昭穆,作為輩分的區分。

其中太宗一脈的十四字昭穆為:元允宗仲士不善,汝崇必良友季同。

而趙匡胤三兄弟的名字也甚為傳奇。

太宗為了避太祖的名諱,將自己原名趙匡義改為趙光義。

魏王趙廷美更鬱悶,先是避太祖的名諱改為趙光美。

後來二哥登基後又避太宗的名諱,改為趙廷美。

但不管怎麼樣,都體現出太祖對自己親兄弟之間的感情。

趙構心裡很明白,自己作為太宗一脈,與太祖和魏王那一支已經是血脈久遠。

如果繼續按照太祖制定的宗室政策,那麼這幾千的宗室冗官也很難裁汰。

如果宗室這一塊不裁撤,那麼裁汰冗員很難顯示公平。

“宗室既為朕之宗親,在國策面前更應帶頭。朕以為裁撤宗室冗員有兩個要義,即五服之內與有功勞者可酌情考慮不裁。”

趙構這樣的提法也是權衡了利弊的結果。

五服最開始是一種喪服制度,按喪服麻布的粗細來衡量血緣的遠近。

後來則是指宗族關係在血緣上的遠近。

五服之內按照後世的說法可以理解為五代以內的旁系血親。

如果出了五服,則代表血緣關係已經超離了五代人。

因此趙構認為五服之內的可以考慮不裁撤,這也是玩了個心計。

畢竟靖康之變把太宗一脈的宗親拿得七七八八,至少三代之內的所剩無幾。

那麼五代之內的也就不多了。裁撤不裁撤的也就沒有多少宗親可言。

至於趙構說的宗親中有功勞者可以不裁撤,這點就算不是宗親,也會酌情考慮。

“官家聖明!”

李光一聽不由得發自內心的讚歎。

官家這是真的為了革新變法下了血本和大力氣,這樣的做法既保全了血緣近的宗親的體面,也為宗室子弟今後建功立業有個方略的指導。

“如此說來,冗員和補官的約八千人,再加上宗室冗官的三千人,我大宋的冗官總計已是萬千餘人。冗官不裁,將無可充之軍資,國亦將不國矣!”趙構正色道。

聽完李光的詳細描述,趙構心中已經有底,也更加強化了他對裁汰冗員改革的決心。

“既然李卿對冗官之事已熟知,想必已有對策。”

做為皇帝,不僅僅要臣子發現問題,更重要的是要臣子解決問題。

發現問題並不太難,而考驗功力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回官家話,臣以為裁汰冗官目下分裁汰與管控二法!”

“裁汰主要以常參官和地方官裁汰和補官為主,管控則是減少勳官、爵位和補官的產生”

“臣以為這萬餘人可先行做篩選。可分三步實施,第一步按照官家所列五服之內和有功勞者保留。第二步將無能無德之人裁汰,第三步將剩餘者優中選優推薦選拔給有司。”李光胸有成竹的說道。

開局保下岳飛,啟昏君逆襲之路完本全文無錯無刪減